在去年(2018)年5月21日,倫敦癌癥研究所的一位從事兒童白血病研究數十年的老專家,在知名科學期刊《自然綜述-癌癥》上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綜述了他自己和其它人在這個問題上數十年的探索,得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察,就是新生兒出生第一年沒有及時接觸到外界微生物,即第一年被過度保護,然后在第二年隨著活動能力的增加,當然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外界許多微生物,正是這個過程,誘發了第二次基因突變。這被稱為幼兒白血病發生的衛生假說。 圖示:過度干凈,引來麻煩。除了白血病還有幼兒哮喘。 的確,隨著城鎮人口的擴張,進入城鎮的新居民在衛生程度上的改善,一方面降低了許多其他致命疾病的幼兒死亡率,比如腹瀉等,但另一方面也讓幼兒白血病的患病率略微升高。這件事告訴我們,這世上的確沒有完美的事物,不管你講衛生還是不講衛生,都有些陷阱在等待著你入坑,但總的來說,還是講衛生更劃算一些。 病毒感染。感染與白血病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議的焦點,目前研究認為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禽流感、EB病毒、C型腺病毒等可增加白血病發病風險。 白血病是一種造血干細胞的惡性腫瘤,特征為骨髓內異常的白細胞(白血病細胞)彌漫性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組織,并常侵入周圍血液,使周圍血內白細胞出現量和質的改變;白血病細胞可廣泛浸潤肝、脾、淋巴結等全身各組織和器官,常導致貧血、出血和感染。許多人認為腫瘤是老年病,小兒是不會得惡性腫瘤的,也有人認為腫瘤兒童即使治療也活不到成人,最后只會落得人財兩空,所以不少家長選擇放棄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