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育兒界就流傳一種說法:“3歲分床,5歲分房。” 不少父母卻把這種年齡建議當成了鐵律,對照著執行,強制跟孩子分床、分房,生怕錯過這關鍵時間點。 結果,不知道坑了多少孩子和家長!
孩子確實始終要學會獨立睡覺,可到底在孩子幾歲分床睡最好呢?又如何讓孩子快速適應自己一個人睡呢? 思考3個問題,讓你心中有數 1.分床與不分床的利弊 權衡利弊,能幫助我們快速做出自己的決斷。 不分床最大的好處,就是能給孩子更高質量的睡眠,滿足孩子的安全感。
而最大問題,就是安全隱患。 剛出生或還未學會翻身的孩子,跟父母睡同一張床,在夜間容易發生擠壓、蒙被綜合征等慘劇。
建議,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1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單獨睡小床,讓小床緊挨大床,以便媽媽伸手就能摸到孩子。 2.哪種方式更能讓自己和孩子都睡好 在和孩子分房睡的過程中,不少媽媽都感受過來自孩子抗拒的挫敗和無助。
我們都知道,良好且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如果強行為了分房而分房,搞得睡前跟打仗似的,又如何能睡得安穩呢? 分不分房,我們真的不能單單糾結于孩子的年齡,更應該注重孩子在分房睡過程中的表現,而不是搞一刀切。 如果一定要有個年齡,那么,按照一些心理學家的建議:10歲之前不晚。 所以,我們沒必要糾結是3歲好,還是5歲好,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做好準備,孩子有沒有做好準備? 3.孩子是否做好了分房睡的準備 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盡相同,關于孩子分房睡的年齡期限,其實沒有人敢給出固定的標準。 因為最好的最正確的標準,就是當孩子準備好了。
你多觀察身邊朋友,就會發現,那些沒有被特意強制分房睡的孩子,反而更容易跟父母分房成功,而且年齡根本到不了心理學家所指出的10歲界限。 當孩子心理做好了準備,分房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幾個技巧,讓孩子分房睡變得輕松 一般情況下,孩子上小學后,就會主動嘗試獨立睡覺了。 如果,你想和孩子早一點分開睡,那么,可以開始著手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1、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的小房間
孩子動手參與布置,成就感會讓孩子對這個小房子有熟悉的感覺,降低孩子的排斥心理。 2、通過繪本安撫孩子的焦慮和不安感 孩子不愿意分床,除了不想和媽媽分開外,更多的是害怕和恐懼。 強制讓孩子分房睡,不如提前借助繪本,讓孩子了解“睡覺”,一個人也可以不用怕。
3、給孩子睡前陪伴 陌生的小房間、陌生的小床,孩子可能一開始并不適應,所以家長可以陪孩子先適應這個小房間。 可以在孩子的房間,跟孩子講故事、讀繪本,或單純地陪孩子玩一會,等孩子睡著后再回到自己的房間。 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到心安。 4、分房睡時打開房門 敞開房門,既有利于父母快速感知孩子的狀況,也能讓孩子感到安心。 如果孩子做了噩夢,或是被打雷閃電嚇醒,孩子可以快速回到父母身邊,尋求安慰和保護。 5、 允許孩子偶爾耍賴 假如孩子單獨睡了段時間,突然又鬧著要和父母睡,先別急著數落責罵,先看看孩子是不是因為生病而粘人? 如果不是,那就再找找看是什么其他原因,然后幫助孩子一起解決。 有時候,孩子偶爾的耍賴是為了確認你的愛。 ![]() ![]() 說到底,每個孩子的成長進度都有所差異,有的孩子早,有的孩子晚。 也許有一天,在你猝不及防的時候,孩子就跑過來跟你說:“媽媽,我也要睡自己的小房間。” 所以,與其生搬硬套所謂的分房年齡,不如多關注孩子每一次的新成長,去他的3歲5歲,孩子準備好了,才是王道! 來源:育兒話報(ID:ttzhuishu),孩子教育第一站,聚焦6-18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關注我,助力孩子健康成長!注:所有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