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一首詩,寫得凄切悲涼哀婉,讀后令人潸然淚下,情何以堪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第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 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代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有寫:“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在古代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尤其是晉朝陶淵明獨愛菊,并廣為流傳。他寫過不少詠菊詩句,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等名句,至今仍膾炙人口。當時上大夫慕其高風亮節,亦多種菊自賞,并夸贊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艷群英”。 除了陶淵明的詩句外,大家熟悉的還有:“黃菊開時傷聚散。曾記花前,共說深深愿”(宋代晏幾道的《蝶戀花·黃菊開時傷聚散》)、“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代元稹寫的《菊花》)、“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代鄭思肖寫的《寒菊/畫菊》)、“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唐代白居易寫的《重陽席上賦白菊》)等等。 哪一句沒有特色,哪一句不是意寓深刻,哪一句不是直抵人的心靈產生共鳴? 但我比較偏愛明代唐伯虎寫的菊花。一提起唐伯虎,大家馬上想到的是他三點秋香,眼前浮現的是一個玩世不恭,風流倜儻的公子哥兒,但那只是戲曲文學作品里的虛構,正史并非如此。其實,他寫的婉約詩同樣令人感傷。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他的《菊花》,全詩如下: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首句“故園三徑吐幽叢”,故園,指古舊的林苑,這里指故鄉。三徑,借指歸隱者的家園。 這讓我想起陶潛的詩“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開篇點明了時令,菊花是生長在秋天的。秋天來了,故鄉的園子小道旁應該怒放著朵朵菊花。 自從宋玉的《九辯》問世以后,名句“悲哉,秋之為氣也”則成了秋的一種主基調,后人寫的秋天多帶悲涼肅殺色彩。如“西風獨自涼”、“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等。 詩人描寫故鄉花園中的菊花靜靜幽幽開放的情形,不張揚而是淡淡地開著。 這讓我想起陸游的詞:“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但陸游的愁情更濃些。 第二句“一夜玄霜墜碧空”,玄露,指清露。寫它好像是突然間一夜霜降從天空墜落似的。詩人旨在歌頌菊花高傲的品質,淡然、清幽、低調。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籬落指籬笆。柳宗元有詩“籬落隔煙火,農談四鄰夕。”范成大有詩“日長籬落無人問”。 古代交通落后,出一趟遠門返回時都要幾個月的時間。 多少浪跡天涯的游子啊,很多時候只能隔著籬笆看看秋天的景色,托秋風捎思念給家鄉的親人。 詩人用了比興的表現手法,先寫菊花,然后才引出所要詠的對象,即天涯游子。 賦、比、興”是《詩經》中常用的表現手法。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這里先寫成雙成對的雎鳩,然后才引出君子所要追求的淑女。 詩人寫有多少淪落天涯的文人騷客,從籬笆里的秋菊看出了濃濃肅殺的秋意。菊花立在秋風中,任風吹雨打,多像詩人的遭遇啊! 唐伯虎30歲時進京會試,因涉及會試泄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歷名山大川,以賣畫為生。 “天涯未歸客”其實就是詩人當時真實的寫照,他浪跡天涯,無家可歸。一個“看”字,寫出了天下多少游子的辛酸和無奈??! 這是一首托物寄興的詩,屬于香草美人筆法,意象簡單明了,語言淺顯直白。詩人以菊花自比,喻像菊花那樣高潔且不畏風霜。整首詩立意高遠,寫盡了游子們的思鄉之情與悲涼的人生,備受后人的喜愛。 自古以來,才子才女的命運多舛,但我們要緊緊地扼住命運的咽喉,學會在逆境里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學會在逆境里奮發。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明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等。他們都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所以,今后不管遇到何種境況,我們都要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做個敢于直面慘淡人生的猛士。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臥古典詩詞等筆名。多家校園雜志寫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癡迷易經、文學,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創,歡迎收藏、留言、轉發(只限于本平臺)。若轉發別的平臺,請征求我同意,并署我名字以及注明出處,否則以侵權起訴。請關注我,會常常更新古詩詞,與你們穿越回到唐風宋月去,一起品味唐韻詩腳與宋闋音律,然后狂醉三千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