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力排管南網1.2.2關于排管的定義:按規劃電纜根數開挖壕溝一次建成多孔管道的地下構筑物。優點:受外力破壞影響小,占地小,能承受較大的荷載,電纜敷設無相互影響,電纜施工簡單,(1)材質選擇(CPVC、UPVC、水泥管、MPP、CFRP、HDPE、玻璃鋼等)小結:結合各地經濟水平選擇,仍不能確定時CPVC為宜。電纜保護管宜選用C-PVC管、PE管、MPP管、MPP單壁波紋管、玻璃鋼電纜保護管、涂塑鋼管,管徑大小應符合有關規定,管壁厚度要求為:涂塑鋼管要求不小于4mm;其他非金屬管道,應用在行車道的要求壁厚不小于8mm,應用在行人道的要求壁厚不小于5mm。埋管材質要求:行人道采用C-PVC管、PE管、MPP單壁波紋管、玻璃鋼電纜保護管;行車道采用C-PVC管、PE管、MPP管、玻璃鋼電纜保護管、涂塑鋼管,頂管宜采用PE管或MPP管。1.3.3 電纜保護管連接要求:C-PVC管(承插連接)、PE管(可焊接)、MPP管(可焊接)、MPP單壁波紋管(可焊接或卡扣式)、玻璃鋼電纜保護管(承插連接)、涂塑鋼管(承插連接)。當現場施工條件滿足保護管焊接要求的時候,盡量選用可焊接型式的保護管。當施工現場需要快速安裝電纜保護管的時候,可選用卡扣式或承插式連接。當保護管采用承插連接或卡扣連接時,接頭處需用混凝土做補強處理。小結:10kv各地做法不一,按照當地供電局要求處理,380V可按照12D101-5執行。(1)荷載選定:規范內并未對排管上的荷載有具體要求,目前也無法查各類管材的技術參數。酋長建議:民用電氣設計外網時,人行道按照0.5m深度考慮,管材壁厚考慮為5mm(管材材質根據設計師個人選擇),車行道埋深考慮0.7m,管材管材壁厚考慮為5mm,采用混凝土包封方式,車行道如不能埋深達不到0.7m時,采用鋼筋混凝土包封方式(導管頂部和底部扎鋼筋網,增加強度,還用于有可能發生位移地段)排管管孔數宜備用20%,如果本建筑內無空調負荷,還需考慮空調(3)干線備用管孔;(10kv還需考慮通信管的影響)(3)在室外空間足夠時,宜減少排管排數,增加排管列數。(以上海為例)專用于安置電纜接頭等附件或供牽拉電纜作業所需的有蓋坑式電纜構筑物。3、何時設置電纜井?5.4.7 較長電纜管路中的下列部位,應設置工作井: 1 電纜牽引張力限制的間距處。電纜穿管敷設時容許最大管長的計算方法,宜符合本規范附錄H 的規定。 2 電纜分支、接頭處。(井將就接頭,還是接頭將就井?) 3 管路方向較大改變或電纜從排管轉入直埋處。(變更敷設方式)4 管路坡度較大且需防止電纜滑落的必要加強固定處。(1)電纜支架和電纜吊架在開孔或焊接后應進行防腐處理。(2)電纜井內接地線安裝參見《接地裝置安裝》03D501-4-P28,接地線規格采用-40X4鍍鋅扁鋼,如不能滿足接地電阻要求時應采取其他補救措施。(3)安裝在電纜井內的金屬構件均應用鍍鋅扁鋼與接地裝置連接,每個電纜井應設接地裝置,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歐。(4)電力電纜金屬層必須直接接地,交流系統中三芯電纜的金屬層,應在電纜線路兩終端和接頭等部位實施接地,詳12D101-5-P165。(5)電纜排管接地裝置做法詳12D101-5-P170。(2)電纜在進入排管的端口處應有防止電纜外護層受到磨損的措施(管口無毛刺,宜做成喇叭口);(3) 與其他管道的間距宜按照直埋電纜穿管的間距來考慮。(4) 井蓋:按照770mm寬考慮,車行道材質宜為球墨鑄鐵型/復合材料型。(是否考慮防盜…)(5)凈高:人孔井凈高考慮為1.9m,手孔井考慮為1.1m。(6)鐵爬梯:本圖集無鐵爬梯設計,工作人員進入需自帶爬梯。(7)電纜敷設遵循先下層后上層、先內側后外側的原則。(8)保護管保持平直,施工中防止水泥砂石漏入管中,覆土前電纜管口用必先用管蓋封好。文末福利,提供12D101-5《110kV及以下電纜敷設》、07SD101-8《電力電纜井設計與安裝》下載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6iqWli8MbpHRex4x87_89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