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萌萌入涼意2020-04-10 07:16 俗話說得好:“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對于演員來說是如此,對一支部隊來說也是如此。要想一支部隊能在戰爭來臨時發揮出應有的戰斗力,平日里的戰術訓練就必須抓緊。 對越反擊戰作為我軍至今為止進行的最后一場大規模的自衛還擊戰爭,總體來說還是打出了我軍的實力,卻也因意想不到的傷亡暴露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指揮這場戰役的大將——許世友將軍,就曾針對我軍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東線作戰,兵力雄厚/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間,許世友將軍以廣州軍區司令員的身份領導東線指揮部,指揮廣西方向的參戰部隊,對侵犯我國邊境領土的越軍發起懲擊的自衛還擊行動。 這一仗以越南與我國相鄰的廣寧、諒山、高平三省直線距離約50公里之內的縱深地區為戰場,我軍集結了三十余萬人,參戰部隊以陸軍力量為主,包括炮兵和坦克部隊。 在投入兵力、裝備情況皆比越軍占優的態勢下,這場自衛反擊戰按理來說應該開展得十分順利才是,然而實際情況卻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達到目的,減員嚴重/ 歷時二十八天的反擊戰中,我軍作戰部隊發揮不怕犧牲、不懼困難、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在越南北部的復雜地理環境中,與越軍展開了生死搏殺。 在全體將士的努力下,我軍全數攻占了越南北部的軍事要地,達成了懲擊目的后從容撤出戰場。然而,戰后統計的傷亡情況卻還是讓人大吃一驚。 據有關部門統計,東線廣西方向部隊的戰斗減員率達到了6.57%,僅一個月左右的戰斗時間卻有這么大的傷亡,實在是很嚴重的減員情況。 單兵素質,將軍牽掛/ 在這場自衛反擊戰的戰斗減員中,普通步兵的損失情況最為嚴重。而在這些步兵的損失當中,又要以在火線上沖鋒陷陣,與越軍展開近距離生死較量的步兵連以及團營屬直瞄火器分隊占到了絕大多數。 這些在實戰中暴露出來的情況真實地反映出我軍當時的重大缺點——即單兵素質不高,實戰水平低下,因此才有如此大的傷亡。 關于這一點,指揮作戰的許世友洞若觀火。在后來的一次作戰經驗交流會議上,許世友專門提到了這個問題,并以射擊為例,樸素而又實在地指出了傷亡大的重要原因。 他說:“怎么瞄準,怎么打槍,那個時候我們瞄準,敵人上山瞄頭,下山瞄腳,水平方向瞄胯襠。臥下,只能露出眼睛上面,下面不準露出來。現在你們露出大半個身子來,那傷亡就多了。”由此可見,我軍當時的戰術情況不容樂觀。 俘虜發言,指出問題/ 在這次戰爭中,一名主動投誠我軍的越軍士兵對我軍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感到十分欽佩,他說“你們的戰士勇敢,前仆后繼”。在認可了我軍的戰斗精神的同時,這位俘虜也指出了我軍的問題。 他認為我軍的實際戰術水平有三個明顯的缺點:“一是不講戰術,沖鋒時一群一群的;二是不會利用地形,打槍都是露出半個身子;三是槍打不準,你們一打一梭子,可是我們耳邊聽不到子彈飛。”可見,俘虜有意無意間將問題引向了戰術問題。 各抒己見,戰術缺陷 戰后,各參戰部隊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43軍戰后總結認為:部隊前仆后繼確實打得很勇敢。但頭幾天進攻隊形密集,沖擊方式呆板,因此傷亡較大。 而54軍162師戰后總結認為:部隊戰術動作基礎差,平時對戰術訓練重視不夠導致了傷亡慘重。 顯然,參戰部隊的意見大都把問題歸結到了戰術問題。由于十年動亂影響了軍隊的戰斗力,集中表現在大多數士兵十分缺乏戰術訓練,作戰方法死板僵化,難以應付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危險態勢。 更為重要的是,對于越南所在的地理環境和越軍的作戰方法我軍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難以應對實際情況,加劇了戰術缺陷的影響。 小結/ 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對越反擊戰的實際情況,我軍存在的許多問題一一暴露,這就給了我軍整頓改正的機會。 此次實戰為此后的軍事訓練提供了許多難得的經驗,大大地幫助了我軍的強軍之旅。 參考資料:《對越自衛反擊戰紀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