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紀錄片《人間世2》的人一定感觸頗深。 它通過現實主義的筆觸,展示了人類面對疾病的態度,第一集就是關于抗癌的故事。 根據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雖然全球死因第一的并不是癌癥,但癌癥也是“名列前茅”。 有報告顯示,全世界患癌人數正急速攀升,2018年全球因患癌死亡人數約為960萬。 其中致死人數最多的是肺癌、胃癌、肝癌和食道癌,以至于大家會“談癌色變”。 癌癥是吃出來的? 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癌癥發病率排在前10名的就有7個和“吃”有直接關系。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飲食致癌,不免讓人對“食”感到惶恐。 但嚴格意義而言,癌癥本身是一個多因素造成的疾病,一些食物是具有致癌性,但并非說吃了就一定得癌。 而健康的飲食習慣,對于預防癌癥而言,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的。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致癌物有哪些? 1、霉變食物 常見的霉變食物有變質的大米、發苦的堅果、變質的花生等,在高溫濕潤的環境下,這些變質過期的食物,通過發生霉變產生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是一種強效致癌物質,可能影響身體所有器官,毒性極強。 有研究顯示,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至少要達到280攝氏度高溫它才能裂解死亡,對肝臟的致癌性最為顯著,即使攝入微量也有風險,罹患肝癌的可能性增加。 2、腌制食品 常見的腌制食品有咸魚、泡菜、腌菜、臘腸等。 在沿海地區,胃癌的發病率遠遠高于內陸,經科學家研究發現,正是由于腌制的咸魚中可能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與魚肉的蛋白質反應生成亞硝胺,這種化學物質被人體攝入過多,增加患癌的幾率。 3、油炸、熏烤食品 “擼串”漸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燒烤食品致癌主要是因為熏烤的木炭含有致癌物——苯并芘,或者是熏烤的肉類不完全燃燒產生苯并芘。 苯并芘是一種間接活性致癌物,在體內累積過多就會致癌。另外,反復煎炸的食用油油溫越高,產生的苯并芘也越多。 但也不用太悲觀,一次“擼串”攝入的苯并芘是微量的,微量是不至于致癌的。 食品專家還表示,人體少量苯并芘有代謝功能,只要不長期接觸,不會有太大風險。 如何降低患癌風險? 1、食用任何食物之前先檢查其是否發生霉變,一般霉變食物會呈現變味、發霉、變色或萎縮狀態。 2、盡量購買新鮮的堅果和谷物,不要囤積食物,遇包裝不清潔、不完整的不要購買。 3、雖然腌制食品存在致病隱患,但是適量食用可以有效控制。要等腌制食品腌制時間到達可以安全食用的程度再食用,才能大大降低危害。 4、適量“擼串”,拒絕路邊燒烤,到正規店鋪吃燒烤。 正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 在美食面前,誰難免不會食指大動,然而唯有身體健康,才能吃得更長久。 面對數不勝數的美食,克制適量嘗試,既能滿足口欲,又能保持健康。 但若沒有節制,等到疾病到來,才忽然發現眼前美食竟然無福消受,難道不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