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專欄】 女孩被偷拍,勇敢發聲,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女孩離不開這幾點 原創作者|一鳴 前幾天,一個視頻沖上了熱搜,讓大家氣憤之余,拍手稱快。 原來,在南航工作的男子高嘉鑫,在外網發布了6年前讀高中時偷拍的女同學照片,并配有低俗評論。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一名受害女生竟然發現了他的這一舉動。 女生在視頻中爆料了高嘉鑫偷拍女生照片的始末。 她說,發了微博被刪后,決定發視頻把這件事爆出來。 輕聲細語,卻充滿了力量。 高嘉鑫也因傳播淫穢信息,被解聘。 有網友評論說,沒想到吧?以為別人女方不敢吱聲~沒想到女方這么剛! 近年來,女孩被威脅,恐嚇的事時有發生,遺憾的是,很多女孩因為各種原因忍氣吞聲,使得事情不了了之。 有勇氣揭露黑暗的女孩,她會站出來勇敢發聲。她們猶如一道強大的光,照亮了黑暗,也給內心脆弱的女孩帶來了勇氣和力量。 作為父母,如何培養內心強大的女孩? 01 不在物質上虧待她 小時候我們家開了一家水泥預制廠,父母早出晚歸,也并不算富裕。 但我小時候想要的東西,我爸爸都是盡力盡量給我,基本不會出現別人有的我沒有的情況。 有一次無良商家賣給我們假水泥,做出的產品出現很多裂縫。 全家人都很著急,但那時候我仍然無憂無慮,還是想要什么就告訴爸爸。 那時的爸爸可以說是為這件事弄的焦頭爛額,根本沒有閑工夫來理我,熊了我一頓就把我哄走了,還告訴我不能買。 我當時沮喪極了,覺得爸爸不愛我了,一連幾天我都睡不好覺。 到后來,事情得到了解決,爸爸來跟我道歉,并且說明了理由,又趁我不注意把我一直想要的東西全都買了回來。 那一刻,我才知道,我真的很幸運,本為女兒身還能有這樣好的爸爸。 那個年代,性別歧視特別嚴重,一般家庭里,男孩和女孩的待遇在家里基本就是王子和女仆的待遇。她們幾乎感受不到被寵愛的幸福。 許多女孩長大后,碰到有人給她們倒溫水,半夜買燒烤,她們雖然也知道這其實都不是什么可稀罕的。但她們卻偏偏為這種低成本的付出,感動得死去活來。 而沐浴在愛與溫暖里長大的女孩,也會培養出好的心態,遇事處變不驚,有著溢出來的自信,無需別人的贊美,因為她自己知道有多好。 02 精神上的富養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上,一位身材高挑的00后女孩一舉奪冠,一夜間成為別人家孩子。 她就是武亦姝。 她才16歲,就擁有2000首詩詞儲備量,以及從容淡定地表現,驚艷眾人。 也許,因為她的父母對她的教育也非常嚴格才有如此成就吧!在對她的父母采訪后,大家都驚了。 武亦姝的爸媽對她的培養方式,竟然是讓她“做自己”。 她喜歡讀書,她爸媽下班直接關掉手機,陪她一起閱讀,交流學習心得。 她喜歡畫畫,媽媽就和她一同創作,創作出獲得全市書畫大賽銀獎的作品。 她喜歡漢服卻不敢穿,被媽媽鼓勵,這才下定決心穿漢服出門。 有一次,一位奶奶對武亦姝說,你父母對你這么好,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答他們。 從小到大,這樣的話我們聽得太多了。 可武媽媽聽了,對女兒說:“你不需要用很高的分數來報答父母,而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過好每一天。 武亦姝的爸媽從不給她學習上的壓力,也不會把物質獎勵和分數掛鉤。 原來,他們家的教育,從來不是不厭其煩的叮囑、孜孜不倦的教誨,而是春風化雨、無聲勝有聲。 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 有人說,以前流行“拼爹”,現在流行“拼娃”。 但繼續深究,你會發現,教育走到最后,還得“拼爹媽”。 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勝出的孩子,往往不是“官二代”、“富二代”。 優秀的孩子總是生于開明的家庭,在那里,他們的天賦會得到充分的尊重。 富養,并不是她想要什么買給她而已,而是父母對孩子深沉的愛,澆灌著她成長,不畏過去,不畏將來。 03 給女孩足夠的安全感 董卿的《朗讀者》節目中,馬伊琍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時,表示非常感恩父母的教育。 其中特別提到父親對她的影響。 在讀高中一年級時,父親去學校領取她的學生手冊時,發現在思想品德那欄竟然寫了一個差。 父親覺得非常驚訝,就向老師詢問原因。 老師直接說,因為馬伊琍和多個男生有早戀。父親極力保持著內心的平靜,提出讓老師寫下男生的名字。 當老師寫了一個名字后,父親繼續追問:“還有呢?不是有多個嗎?” 老師沒能寫出第二個名字。父親堅定地告訴老師:“我女兒我最了解,我還是找校長去說吧。”當晚兩人不歡而散。 被冤枉的馬伊琍,聽到父親的話,當時就哭了。哭泣的原因有二,一是非常委屈,二是很感激父親對她的愛和信任。 被孤立的女兒得到父親的理解,仿佛得到了全世界。 馬伊琍在節目中承認,孩童時期,父母給的愛,會讓一個孩子很有安全感。 父親的信任,讓馬伊琍在面對學業和生活的起起落落時,更加自信和果敢。 04 獨立自主品格 于丹說過:“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曾經看過一個短片,至今印象極為深刻。 短片中,小女孩與媽媽相依為命,靠售賣現切水果維持生計。 有一次,小女孩想切菠蘿,卻不知從何下手。媽媽沒有立刻去教她,而是拿 起一個菠蘿,切給她看。小女孩學著媽媽的樣子,切開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菠蘿。 夏天,看著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吃冰棍,小女孩只能偷偷咽口水。 媽媽于是想辦法自制了菠蘿冰棍,女孩說:“媽媽,我們應該把美味的菠蘿冰棍賣出去。”媽媽點點頭,鼓勵女兒出去叫賣。 可是,小女孩一根冰棍都沒有賣出去。她沮喪地問媽媽:“為什么沒人買呢?” 媽媽溫柔地說:“那你應該去菜市場,看看別人是怎么賣東西的。” 女孩去了菜市場,用心觀察那些小販是怎么賣東西的。回到家拿出紙,畫上菠蘿冰棍的圖,標好價格,做成簡易的小海報,邊走邊吆喝。 很快,她的冰棍被一搶而空。媽媽看著女兒滿足的笑容,發出感慨:我很高興她在經歷中學習,靠自己解決問題。有一天我不在她身邊了,她也能過得很好。 這位媽媽給予女兒足夠的機會、適當的鼓勵和指導,培養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出身貧困的女兒考上了最好的大學,過上理想生活。 心理學家大衛·伍德曾說:家長應當充當“腳手架”,為孩子解決問題提供一個框架,讓孩子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 在充當“腳手架”的同時,我們更要適時放手,給孩子更多嘗試、體驗的機會。 這樣,孩子才能擁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就像擁有了幸福人生的“金鑰匙”,無論遇到任何情況都可以積極面對。 養兒無小事,每一點都需要父母殫精竭慮,而養育女兒,我們更是要注重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給予。 教育她愛別人,但更要愛自己。不要為了任何事情傷害到自己。 我們無法幫孩子抵御外部的風險,但可以幫助她建立起強大的內心世界。 因為內心強大的女孩,無懼一切風雨。 作者簡介:一鳴,中年少女;左手執筆,右手養娃,用一顆執著的心來寫字。 (本文為一鳴原創投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