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真的能夠預測未來嗎? 大師說:秋天之后是什么?當然是冬天 “履霜,堅冰至,”這不就是預測未來嗎? 人生就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每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就向成功的人生邁進一步。 每做出一個錯誤的決定,則增加了一份失敗的危險。而《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 易經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是增加福報的法寶,可以讓你的人生越來越順,可以讓你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一個家庭,要想子孫后代能夠享清福,要想世世代代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那就一定要謹記易經的三句口訣: 受人之辱,不動于色在《易經八律》就有這么一句:受人之辱,不動聲色 意思是說,自己一旦受到別人的侮辱,非但不能生氣動怒,反而還要面不改色,以平淡之心對待。 或許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這是怯懦的表現,但是殊不知這種嘲笑別人怯懦的人,只要稍微被他人一激,便心態失衡,很容易釀成禍端。 《孫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話,心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當拜上將軍。意思是有人辱你或者聽到一個震驚的消息而面不改色,非但不是懦弱,反是胸襟,胸襟寬厚者,人生自有天地。蘇東坡曾說:“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 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易經》里講:厚德載物。一個人真正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擁有他的財富與地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厚德還體現在是否有寬大的胸懷,《易經》上還記載:寬以居之。 察人有過于己,恕而容人,是為能容,必多福安。 如果你能有寬容厚德之心,那就相當于在為自己的后代積福,當你或者是自己的家庭受到苦難的時候,相信也會有很多人你曾經幫助過的人來幫助你。 恩之重,施恩須忘記,受恩當謹記《易經》云:“施人之事,不記于心;受人之恩,銘記于心。” 韓信年輕時家貧苦寒,曾受漂母一飯之恩,后來韓信滅項羽,被改封楚王,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鄉,拿出一千金報答漂母,世人稱之為“一飯千金?!?/p> 但是漂母卻說,我幫助的人很多,我不記得韓信是誰了,這就是施恩須忘記。 但是我們接受別人的恩賜,已經要謹記于心,韓信就做到了這一點。 古人云:“《易經》之重,在于包羅萬象,點透世人。” 《易經》里藏著的人生大智慧,讀懂,足夠受用一生。 就連高考、公務員國考命題,也對《易經》情有獨鐘;去年《易經》與預測學還被納入中科院博士生招生計劃。 縱觀古今中外,只要是成大事者都讀過易經! 曾國藩床前、案頭都放著《易經》,至少通讀5次; 毛從小就讀《易經》,直到晚年,依舊很愛讀; 馬云多次公開推薦《易經》,并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于比別人讀得早;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公司員工熟讀背誦、靈活運用《易經》。 世人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我也一直認為,30歲前,人生可以靠努力。但30歲后,人生就需要一些“運氣”了。 這種運氣,不是封建迷信,更不是玄學,而是通過選擇的智慧,永遠讓自己站在贏面大的一邊。 這,就是《易經》真正的人生心法和智慧。 身邊很多想要讀易經的,但是都跟我抱怨說易經里面全是文言文,自己根本就讀不懂,這種情況我一般會建議大家讀一讀《圖解周易》 讀它,不是干巴巴的注解、說教,而是會聯系生活,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周易》,并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周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你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備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讀它就能輕松入門讀懂《周易》,掌握精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