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調兒的開篇寄語:進入了老年,很多人常常懷舊。他們總會想起過去的人和事,在現實過程中總喜歡向別人訴說自己以前的英勇事跡。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做“回歸心理”,喜歡沉浸于過去的回憶中,認為過去比現在美好。 關于回歸心理,社會輿論和學術界眾說紛紜:有的認為老人過度懷舊會影響身心健康,比如美國耶魯大學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和那些很少懷舊的老人相比,過度懷舊、懼怕衰老的老人反而老的更快,也容易患上認知類疾病。但是也有科學家指出,懷舊可以激發老年人的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是對人生重新審視的標志。 其實在小調兒看來,懷舊是一種正常情懷。但是這種情緒也需要被積極的引導。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緬懷治療方法,來認識如何讓老人用回憶的方式改善自己的情緒問題。 在緬懷治療 (Reminiscence Therapy) 中,社工協助老人透過對過去事物、感受、及想法的回憶,重新理解及評價過去一些不愉快的經歷,從正面的角度去面對過去的失敗和困擾,從而肯定自己,并促進他們對現況的適應能力。這是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 (楊培珊, 梅陳玉嬋, 2011)。一般人皆會偶然緬懷過去,體會當時的喜怒哀樂。但是”緬懷” (reminiscence) 與”人生回顧”(life review) 是屬于不同思維層次的活動 (Hooyman & Kiyak, 2011)。 ”緬懷”指我們重溫過去的事件及經驗,重新感受該事件所帶給我們的喜怒哀樂;并與他人 (包括社工及家人) 分享這些經驗,以增加彼此的認識,加強大家的關系。至于更深入的”人生回顧”乃指我們透過回憶、反省過去的人生困難或挫折時,可做到接納自己的過去及認同自己一生的價值。尤其是老人在即將面對死亡時,很多時都會回顧人生,為生命的最后一個階段作積極準備。老人在回想過往時,一些平常很少想起的沖突,失敗或挫折可能會浮現出來,讓老人將自己一生重新評價,從而接受自己。由于他們能肯定自己一生,故也能坦然面對將來的死亡或身體變弱。 雖然緬懷未必能夠達到治療的效用,回憶早期生活事件的過程對于老人卻別具意義。心理學家認為:晚年生命可能要處理對自我感到絕望 (Despair) 或對自我感到完整 (Integrity) 這些心境。老人會回顧過去的生活找出成就感和意義: ”我的生命是什么生命? 有什么意義? 我從生命中學習到了什么?” 老人面對著與年齡變化相關的生命挑戰和健康挑戰的情況下,回憶和重新體驗過去的快樂時光也許能給他們一定的喜悅。重溫往日的成就和領悟到生活的意義,有助于老人完成自我整合和自我反思的過程。有些老人的緬懷也許會帶來痛苦,因為他們或許感覺到他們還沒有達成任何成就,他們會認為這一生是白過,因為他們并未找到完整的自我,對自我感到絕望。社工要幫助老人反思生命的意義,也是要在思想上重新下一個結論。 社會心理學家的建議:老人應作一次人生回顧,目的是為了要讓老人領悟到人生整合帶來的意義和所獲。老人回顧人生中的過去,能幫助察覺到一些未處理的矛盾。若老人能勇敢地面對和接受這些矛盾,可能會降低愧疚感,有機會去處理內在矛盾以及或家庭關系的和解。 通過社工的引導,人生回顧為老人提供一個機會實現未完成的心愿,修復和任何尚未解決的問題,是完整自我的過程。回憶的過程是要找出正面和負面的記憶,專業輔導技巧可以幫助老人重整和接受過去發生的一切。 人生回顧和緬懷并不是一樣的:人生回顧是會發掘負面情緒和事件;緬懷是要幫助老人通過緬懷過去和重現過去令人愉悅的事件和感受,重點不在幫助老人解決以及處理一生的矛盾或完成未完的事務,縱使那些事情會在回憶中出現。緬懷治療是特別為引導老人去記憶正面的事情和他們的強項,讓他們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人。人生回顧的目的,就是要為了改善老人的情緒,而非協助老人獲取新的見解。 緬懷的目標 1) 進入老人過去的快樂回憶中:緬懷是要與老人一起進入開心快樂的回憶中,以致幫助老人改善目前的情緒。不單只是要”緬懷過去的好日子”,而是要制造一個更能適應的情緒狀況。圍繞兒時全家外出渡假的傳統,可能令老人釋放與往事相關的正面情緒。這種感受會帶到現在,并有助于解除抑郁。這樣的緬懷是敘事式的,重述能夠令人感到快樂 (McInnis-Dittrich, 2012)。 2) 提高老人的自尊:緬懷的另一目的是要通過回憶老人過去如何成功地面對困難,從而增強老人的自尊和應付能力。當老人正在學習面對慢性疾病的考驗時,回憶過去他/她如何應對其他挑戰是很有幫助的。將這些引導到目前情況,有助于老人回憶和重新運用他/她過去用過的但被遺忘的應對技巧。 舉例說,一位85歲的女士表示丈夫死后,她不懂得處理財務。通過引導回憶,女士記起了她在丈夫因一次工業意外而需住醫院一年,而當時她負責了處理收入和預算開支的事。她在丈夫出院回家時,她已購置了房子,而且還有一點積蓄。她曾經懂得處理財務。如果她以往能如此成功,她現在當然可以再辦得到。重拾那段回憶幫助她醒覺自己是有理財的能力,她需要的就是在財務上重建信心而已。幫助老人在過去曾發生的事中找到相似的處理辦法,能賦予老人信心和勇氣去處理當前的問題。 緬懷法是應用過往經驗解決現在的問題。緬懷法可以有不同的關注點,譬如回憶如何在新環境與人交往,面試一個新工作,管理復雜的工作,處理工作變動,或者與老闆或同事有沖突等等。緬懷的目的是要重燃老人久違了的那份主動性和自信心 (Mui & Shibusawa, 2008)。 3) 改善老人的社交技巧:緬懷的第三個目的是改善社交技巧。假設一個老人失去了配偶,除了傷痛之外,他們可能已忘記如何進行社交以及與家人互動了。老人很容易會因為與人疏離而失去了社交技巧。緬懷法可以用于一人身上或者于小組里。緬懷昔日的社交生活、約會和戀愛、生兒育女等,都能幫助老人正面地思考。如下幾個問題也許會對完成緬懷起到正面作用。例如:
緬懷對老人有治療性效用 治療性的緬懷方法已被證明是對于老人的抑郁、自尊、和社交有正面的影響。緬懷對于有嚴重認知限制的老人可能效果欠佳,如患有認知障礙癥或其他嚴重精神問題的病人可能得益不多。因為身體或精神狀態而不能夠集中注意力的老人,都不適宜于進行緬懷法。對于有輕微的認知障礙病患者來說,緬懷法卻是有利 (Mui et al., 2013)。因為相比起短期記憶,許多老人的長期記憶仍然保持完整。這正好切合緬懷的需要。回到很久前的快樂生活,對于輕度認知障礙病老人很有效,因為他們無法好好記起現在發生的事??鞓返幕貞浰鶐拥恼媲榫w,能讓認知障礙的老人感到很快樂。 緬懷的方式 緬懷治療可以用個人或小組的形式進行 (McInnis-Dittrich, 2012)。小組緬懷活動最為常用,因為這方法可以讓更多老人在過程中受益,在一般老人服務機構裡也比較常用。譬如老人中心、安老院、老人日間中心、甚至宗教團體等。如果緬懷的目的在于鼓勵老人和增強社交關系,小組是可以有效地促進個別老人和其他老人的交往。小組內的社交關系還可以延續到小組以外。此外,小組也可以幫助老人之間建立進一步的友誼。這些小組緬懷活動都比個別形式的輔導優勝。 對于一些不習慣單獨面談,或者比較被動的老人來說,采用小組的形式會更適合。個別形式也有其獨特的好處。以個別形式進行緬懷治療,可以讓社工特別按照每個人的需要而設計輔導目標和方向,并且對于個別老人的進展和能力作出評估。對于那些患有認知障礙癥,在聽覺或溝通方面有困難,或者獨居的老人就更為適用了。社工可集中注意個別的老人。要提供這種個別的照顧,在小組活動中比較難兼顧,對于那些有特殊背景和情況的老人,社工應該提供一套量身訂做的合適的緬懷治療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