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桂寬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甚至有時一些挫折的現狀難以改變。面對挫折有的人便會捶胸頓足,怨天尤人,這樣的人永遠無法走出困境。我們要想擺脫困境,必須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 有一個人同一位準備遠航的水手交談,他問:“你父親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魚,遇到風暴,死在海上。”“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澳敲?,你還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嗎?”水手反問:“你父親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嗎?” 這個故事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言簡意賅,反映出了水手明知祖父、父親都死在海上,卻沒有因失去親人的痛苦、挫折而改變自己的奮斗目標,仍然樂觀地從事自己的事業,對自己的事業滿懷希望。 據資料記載,有一個外國女人的頭部被搶劫犯擊中了5槍,竟然還能繼續活下去,醫生把她的康復歸功于求生的希望。她自己也說:“希望和積極的求生意念是我活下去的兩大支柱。”同她一樣,許多癌癥患者在面臨死神的威脅時,對生寄托著希望,竟然活了許多年。 樂觀能為人排遣痛苦,能促進身體健康。樂觀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特征,能挫敗一切痛苦與煩惱,給人生活的勇氣、信心和力量。馬克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10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苦。” 人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沒錯,樂觀自然心寬體胖,笑對人生中的坎坷與挫折。根據有關研究發現,對自我前途和未來持冷淡態度是身體健康不良的前兆。有一位外國的流行病學家斷言,長期有這種絕望意識的人,其死亡率高于心臟病、癌癥和其他病造成的平均死亡率。這說明樂觀心態對于人的身心健康的確大有裨益,悲觀、失望則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希望來源于心底的樂觀與確信,使人增強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經歷過挫折打擊而能心平氣和地忍下來的人都有一種切身體驗:人之所以能夠忍耐,是因為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從某種意義上說,希望是奔向前途的航標和指路明燈。人若沒有了希望就會迷失方向,生活就會失去意義。成大事者之所以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強,就是因為他們相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對人生充滿希望的人,大都具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生命對于一個人只有一次,是否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人生,這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是重大的。我們很多人抱怨生活中缺少光明,這是因為缺少希望的緣故。無論在多么艱難的困境中,只要活在希望中,就會看到光明,這光明也將會伴隨我們的一生。 樂觀者一生中最大的收益是身體機能完好,使人生充滿希望。只要懷抱希望,生命自然會充滿激情與活力。(圖/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