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段長達6年的友誼。 可能很多人擁有交往時間更長的朋友,可我這長達六年的友情,已經是我所擁有的時間最長的一段親密關系。 其實我們是初一就已經熟識了的,年份減一下,應該是9年左右。 為什么我不說我們已經做了9年的朋友呢? 因為自從我上了大學,來到了武漢,我們一個學期聊不到一次。 高中畢業后,我們聯系的次數加起來,屈指可數。我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可以常常待在一起了。 ![]()
01. 維持任何一場親密關系,都需要非計劃性地頻繁接觸,而我和她的每一次接觸都要耗費很大精力。 比如我每次談近期遇到的有趣事情,都需要把相關人物跟她介紹一遍,她才能聽懂我所說事情的笑點在哪。 比如想要一起去玩,需要尋找我和她假期里都有空的時間。因為她總會去兼職,而我總要做社會實踐。 所以最后,為了避免那么多的麻煩,花費那么多的力氣,我決定不再和她講我發生的事情,也不再和她相約出去旅行。 說到這里,你一定覺得我的話里有漏洞。 是的,以上不過是我的借口。 就像想分手的人,說了一堆和對方在一起不合適的原因,其實根本原因不過是,他不想和對方再在一起了。 我對我的朋友也是一樣的,任何一場關系都是這樣。 當你覺得和對方相處很疲憊,不想再為對方花費太多精力,不過就是因為你不想和對方相處了。 你已經不喜歡他了。 02. 我曾經把她刪掉過一次,沒多久,我們倆的共同朋友過來問我。 我吞吞吐吐地說:嗯……我刪錯了吧。 這個理由真的很蹩腳,但她沒有說什么。我們最后還像以前一樣相處——待在對方的微信列表里,偶爾給對方點贊。 我不喜歡她,是從我發現我們的價值觀出現了分歧開始的。 她在高中里談戀愛打游戲,最后勉強上了三本。大二時,我問她:你們專業學的是什么?她說:不知道哎! 她不愛學習,曾經還無所謂地說過:“有些人就是學不進去啊,你強逼他也沒用?!?因為不怎么思考和吸收,我們看世界和社會的角度也不一樣了。 在她眼里,一心想著考大學,考完大學讀研的我,也有些莫名其妙。 03. 我們最近一次分歧發生在過年前,她說她最近對一個男生很有好感,和他一起聊天互損特別開心,那男生講話很搞笑。 我問:那他人怎么樣? 她給我看了他的照片,人不算丑,蹬著雙拖鞋,擺出一種自以為不羈的姿態。 她還告訴我,前段時間聽說他要退學了不來了,她還有點難過,幸好最后被老師說動,來上課了。 我覺得這男生不太行,勸她還是算了,跟她分析了一下這個人,建議她找個更靠譜的對象,起碼有點上進心的。 她說:我就覺得他挺好的。 我說好吧。 我們能談起的話題越來越少,能達成共識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因為喜歡玩,她無論在哪,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女孩。 當我們都有各自的新朋友,建立了新的朋友圈以后,就沒有了保持聯系的必要理由。 ![]()
04. 和我的朋友分開以后,我也沒有過得更開心。 上了大學以后,我認識了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但是能交心的人越來越少。 友誼常常建立在志同道合之上,但是在大學里大家幾乎很難找到,方向和節奏都和自己一致的人。 我們常希望我們的朋友總能和我們一起,而不是你想努力學習拿獎學金時,他無所謂績點,每天睡到日上三竿。 除了學習節奏的問題之外,成年人交友的困難之處還在于,我們在看到一個人時,會習慣性地評估他的方方面面。 在一段關系中,使用經濟算法,計算和對方的交往能夠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比如說,大家傾向于和能力比較強的人做朋友。因為這樣不管是課堂組隊還是比賽組隊,都能在更短的時間,做出更好的作品。 但是,人在期待給予自己更多好處的同時,也在對方的期望中被束縛。 很少有人放下交友的目的和預期,不用理論去分析,只是單純地面對作為人的對方。 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有時淺薄得像一張薄紙。相比越來越成熟的大學生,兒童們的友誼反而顯得更純粹一些。 現在的我總想起我的朋友,盡管我們已經很難回到過去,但至少我們曾經坦然地面對對方,曾經毫無防備地坦誠交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