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歷代歷年是東莊村的節(jié)日。 每年這天天剛東方露白,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成群結(jié)伙,帶著香火冥洋前往村口藥王洞虔誠禮拜。 據(jù)傳說和碑文記載, 唐貞觀年間,藥王孫思邈被招入朝為官,其深念民間疾苦而私逃出宮。太宗怒而令尉遲恭捉拿,藥王苦表心跡,尉遲將軍深為所動,遂放之。藥王感恩之余,不敢重回耀州五臺山,便隱居于山巒疊嶂,曲徑通幽“雙泉碧流,山清水秀”的請圣之地一一鐮山道院,在此地或坐堂接診,或走村過寨,為周邊黎民百姓治病療傷達(dá)二十余載。清安莊先民深受其惠,念其無論貧賤,一視同仁,救死扶傷,無不感恩戴德,隨于村頭路口修建藥王廟洞,塑請金身,善男信女,虔誠禮拜,或乞藥祈雨,或禳災(zāi)驅(qū)邪,十分靈驗。每逢農(nóng)歷四月初一,舉村民眾,敲鑼打鼓,殺雞宰鵝,酒饈菜肴歲歲祭祀,油云花饃年年供奉,祭拝藥王習(xí)俗,百年傳承,延綿至今。然文革期間,藥王塑像不幸毀于狂熱愚昧,藥王洞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廟神難安! 更令人難以忘懷的是藥王洞雖僅彈丸大小,卻自建成以來廣庇天下窮困潦倒之人,凡逃荒要飯,遠(yuǎn)行出門之人在廟中棲身過夜者不計其數(shù)。解放后村中遷來的喜娃家,安安家,玉祥家,明娃家等現(xiàn)居民都先后有過在此安身度日的經(jīng)歷。因此村民們對廟洞有些深厚的感情。 歲次己亥,乾清坤明,和風(fēng)徐徐,本村賢明人士東西全、東利斌首倡善舉,出資出工,眾有識之士應(yīng)者如云,慷慨解囊,添珠集貝,德鄰齊心合力,砌磚壘石,雕梁畫棟,重塑金身,歷時一年有余,大功告竣。 四月春深淺夏,陽光明媚,東莊村東路口鑼鼓喧天,炮聲齊鳴,萬人空巷,村民們自覺匯集在這里隆重舉行廟洞修葺竣工儀式祭神像落成開光大典。香煙繚繞中虔誠的善男信女依次上香叩拜,帶著廟里賜予的紅花串陸續(xù)散去。 庚子.農(nóng)歷四月初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