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中醫病因病機學》 、《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看到這篇文章,你可能會問,肝火也會導致盜汗嗎? 來,我給你講個故事,你就知道了。 很早很早以前,我跟師學習,一邊實踐,一邊悟道。 有一回,一個年輕人找到我們。他當時也就是二十七八歲,卻有著三年的盜汗病史。到了晚上,除了不睡,否則只要一睡,肯定出汗,春天夏天尤為嚴重。而且,他還伴隨心悸心慌等癥狀,睡眠質量不高。 ![]() 他這個盜汗到什么程度呢?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一宿得換兩次內衣,睡過的地方,第二天早晨起來看,有一個人形。那是汗水浸漬的結果。 為了這個盜汗的毛病,這個患者用過很多西藥,也用過不少中醫成藥,滋補心陰心血什么的,都無濟于事。 總這樣下去,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可就廢了呀! 后來,他來找我老師。 我老師看他的舌象和脈象,發現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且整個人伴隨煩亂、焦躁之情,于是就寫了一個配伍—— 龍膽草12克,當歸、知母各15克,黃芩、梔子各10克,柴胡10克,生地10克,木通、車前子、澤瀉各10克,甘草3克。一共多少劑?才兩劑。 這個患者當時也奇怪,覺得自己病這么重,這么才給開兩副藥? 我師父則說,兩劑,對你來說,就夠用了。這個配伍是不能多用的。 ![]() 結果呢,果然不出所料。兩劑之后,患者諸證息平。 這里頭怎么回事啊?對此,我參悟了一段時日,終于略有所得。 其實,從舌象來看,這個人的問題源于肝的火熱、濕熱之邪。因為有火熱之邪,他才舌紅苔黃膩。舌紅,說明有熱。苔黃膩,說明有濕熱。脈象弦滑,也是肝經濕熱之象。有火熱之邪,內擾神明,所以睡眠不安。更重要是,他內中的火熱之邪,迫津外出,導致盜汗。 看到這里,您可能會問,文老師,你說他的肝有火熱、濕熱之邪,那到底是火,還是濕,還是熱啊?我跟你講,中醫里頭,肝的問題往往錯綜復雜,很多因素混合在一起。有肝火的,往往也有濕熱。有濕熱的,肝火往往也不小。這就是規律。 這個時候怎么辦啊?清肝火、去濕熱。 我老師用的,其實是古方龍膽瀉肝湯加減。這是《醫方集錦》里頭的著名配伍。是老方子了。其中,龍膽、黃芩、梔子用于去火,直折火勢。澤瀉、車前、木通負責利尿,導熱下行。清火去濕熱,容易傷陰伐肝啊,怎么辦?用當歸、知母、生地、柴胡來滋陰、養血、柔肝體,疏肝氣。這就是基本思路。 ![]() 其實,這個小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道理,并不復雜。 復雜的是,我們普通人怎么看待盜汗這件事兒。 盜汗,就是晚上睡覺愛出汗,睡醒了不出汗。我以前在文章里沒少說過。這里頭有脾虛,衛氣虛弱的原因,有心腎不交,陰虛內熱的原因,也可能有腎陽虛弱,固攝失常的原因。但總體來說,我個人感覺,就現代人來說,有火熱、濕熱之邪的情況多一些。中年人,尤其是背負較大社會壓力、家庭壓力的人,應該多注意自己肝火、肝經濕熱的問題。它在日常臨床中是很常見的因素。 希望我的這篇小小文說,能夠給您帶來一點啟迪。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