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內容——如何變身為生動細膩的描寫
臨近中考,有很多家長找到我,探討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孩子作文的時候,只會用概述語言寫流水賬,老師多次提醒,文章缺少細膩的描寫,雖然孩子清楚,就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將概括性的語言轉化成生動細膩的描寫,希望老師做一個專題講座。
應各位家長和學生的要求,這一講專門說說:粗線條的概括性的語言,是如何靚麗轉身,輕松變成細膩生動溫婉如江南秀女的描寫的。
從內容上分,記敘文的寫作內容可分為四類: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由此可知,學生寫作時,概括性語言,也可分為四類:寫人的概括性語言、記事的概括性語言、寫景的概括性語言、狀物的概括性語言。
寫人的概括性語言——如何轉化為細膩的描寫
任何人都是外在和內在的綜合體。寫人的語言,有的是描寫人的外在——即人的外表、人的行為;有的是描寫人的內在——即人的性格、品質、精神、心靈、意志、愛好等。
一.描寫人的外表的概括性語言。這種語言,總是用最簡約的語言,描繪一個人的外表帶給人的最突出的整體感受和印象。因為表述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導致文章索然無味。
例如:
1.我的老對兒非常丑,甚至可以說有些嚇人。
2.媽媽長得很普通。
3.弟弟臟得目不忍睹。
4.新來的鄰居土得掉渣。
5.表姐的女兒可愛極了。
面對這樣的寫作問題,如何解決呢?
解決方法:
(1)變整體感受——為多局部刻畫。對一個人的整體印象均來自人的局部。人的整體只有一個,而局部卻有無數個:頭、頭發、額頭、眉毛、眉宇、眉頭、鬢角、臉頰、耳朵、眼睛、睫毛、眼瞼、眼袋、眼珠、眼白、瞳孔、眼角、鼻子、鼻梁、鼻翼、顴骨、兩腮、人中、嘴唇、胡須、嘴角、牙齒、酒窩、下頜、脖子、肩膀、前胸、后背、脊梁、軟肋、腰、手臂、前臂、上臂、肩頭、手腕、手掌、手背、手指、指甲、胸口、肚臍、腹部、髖關節、臀、大腿、小腿、腳踝、腳、腳后跟、腳掌、腳面、腳趾、各種服飾、攜帶物等等。描繪整體只需一句話,描繪局部就會寫出諸多的句子,同時,寫局部就比整體細膩得多。
(2)精選局部特征——印證抽象感受。整體感受來自局部,但并不是人體的所有局部都能帶來這種感受。要精心選擇能夠帶來這種感受的局部來描繪,要把這些局部的特征刻畫的生動形象。
(3)排好局部順序——保證條理清晰。一般的順序有:先整體后局部、先上后下、先外后內、先實后虛。
下面以第一個概括性語句為例——我的老對兒非常丑,甚至可以說有些嚇人,來具體展示如何書寫。
整體感受是:非常丑、有些嚇人。
抓住給我們這些感受的局部器官:眉毛、鼻梁、眼睛、鼻頭、臉型、嘴唇及各自丑陋的特征。
排列好順序——先整體后局部,先上后下:臉型——眉毛——鼻梁——眼睛——鼻頭——嘴唇。
按順序寫出來:
我的老對兒非常丑,甚至可以說有些嚇人。(總寫,變成段落中心句) (1)她臉型非常小,且前彎,(2)眉毛兩端向下耷拉著,左小右大,宛如初學軟筆書法的孩童胡亂涂鴉的“八”字。(3)鼻梁塌塌的,近乎沒有。(4)兩只三角眼,眼白多,瞳仁小,仿佛是誰在乒乓球上點了一個小黑點。(5)鼻頭碩大,兩只鼻孔粗粗的,正對著前方。(6)嘴唇沒有人中,也沒有唇線,厚厚的,紫紫的,向上下翻轉開來,似乎中了什么奇毒,腫脹得令人擔心。
二.描寫人的內在的概括性語言。這種語言,一般都是用非常簡約的語言,概括性地描述人物行為給作者帶來的抽象感受,大多是對人物性格、能力、精神品質、情趣等方面的抽象感受。
例如:
1.鄰居王爺爺非常吝嗇。
2.我的朋友小金最大的特點是膽小如鼠。
3.她是個出了名的自私鬼。
4.李娟非常軟弱。
5.李老師為人公平公正。
這樣的語言如何轉化為生動細膩的描寫呢?
解決方法:
第一步:找出幾件最能印證自己感受的事件。
第二步:按照時間先后,安排好這些事件的先后順序,確保寫出來的文字條理清晰。
第三步:每件事,先總體概括描述事件,然后抓住最能體現人物印象的細節。
第四步:從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五個角度,選取最能體現人物印象的細節進行詳細致刻畫。
下面以“鄰居王爺爺非常吝嗇”為例,具體演示如何書寫。
鄰居王爺爺非常吝嗇。(中心句)(1)王爺爺有個孫子,今年都十二歲了,從沒有吃過爺爺給他買的零食。身邊的老哥們一提及此事,他便擺出一副嚴格教子的神情:小孩子,養成吃零食的毛病,對將來有害無益,何況這些零食對孩子的身體也不好......(2)左鄰右舍的老哥們沒了事兒,便經常彼此相約一同到附近的小飯店喝喝酒。每到酒至半酣的時候,他的老伴就會按照事前的約定定時打來電話,接著便是形式不變內容多變的解釋:不好意思,我家里老伴兒肚子突然疼起來,我得早走幾分鐘;亦或者我的侄子從黑龍江來了,我不得不早走一會兒。(3)退休的老人沒事兒,大家便在樓下種種花。王爺爺從不買花,每次都是跟著人去,幫助別人買,輪到自己了:總是先把衣兜翻個遍,然后一拍腦門:看我這記性,錢又落家里!于是老哥們你幫五元,他幫十元,王爺爺依舊能夠滿載而歸。
記事的概括性語言——如何轉化為細膩的描寫
概括性敘事語言一般由四部分構成:一是時間(大部分都用時間段來標注);二是地點;三是人物;四是事件。四者排列的順序一般是:時間——人物——地點——事件。個別時候還會加入起因。五者排列的順序一般是:時間——原因——人物——地點——事件。
前者范例:
1.(1)昨天早晨,(2)爺爺(3)一大早就到樓下的花園(4)去扶花。
2.(1)下午,(2)媽媽(3)急匆匆地奔向離家最近的農貿市場,(4)準備買些米。
3.(1)上一周,(2)爸爸(3)一直在單位(4)加班。
(1)是時間;(2)是人物;(3)是地點;(4)是事件。
后者范例:
1.(1)昨天早晨,(2)一夜的風雨將許多花吹倒了,(3)爺爺(4)一起床就到樓下的花園里(5)培土、釘樁、纏繩將花恢復原狀。
2.(1)下午,(2)家里的米缸見了底,(3)媽媽(4)急匆匆地奔向離家最近的農貿市場,(5)準備買些米。
3.(1)上一周,(2)為了趕工期,(3)爸爸(4)一直在單位(5)加班。
(1)是時間;(2)是原因;(3)是人物;(4)是地點;(5)是事件。
如何才能將這些事件寫得細膩而生動形象呢?
解決辦法:
一.首先確定詳寫的情節。任何一個事件都由若干個情節組成。每個情節都籠統地進行概括性記敘,整個事件就變成了“流水賬”;如果每個情節都進行生動細膩地描寫,字數過多不說,沒有詳略變化,就無法突出主題,整個事件就變成了“生動的流水賬”,因此,必須首先確定——要詳寫哪個故事情節。
二.確定詳寫情節發生的小時間點,作為詳寫部分的切入點(落筆點)。下午媽媽去買米,整個買米過程包括若干情節,如果想詳寫選米的過程,就具體確定什么時候選的米;如果想詳寫扛米上樓的情節,就要確定具體上樓的時間。
三.確定詳寫情節要表現的主題。 詳寫某個情節,要抓住這個故事情節中,主要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五個方面進行刻畫。但不是將這五個方面所有客觀發生或存在的內容都進行一一刻畫,我們要選擇能夠突出主題的內容進行刻畫,不能表現主題的內容寫得再生動細膩,也是畫蛇添足,因此要提前確定詳寫細節要集中表現的主題。這樣才能根據主題從這五個方面選擇能表現主題的內容進行細致刻畫。
四.確定側面描寫的對象和內容。生動的細節描寫,要加入側面描寫來突出主題,同時豐富文章內容。側面描寫的對象包括側面人、側面物、側面環境和背景條件四個對象,它們的行為或狀態就是具體刻畫的內容。同樣,不能所有客觀存在的側面對象和內容都一一刻畫,要根據主題的需要, 選取能夠突出主題的描寫對象和具體內容,進行細致刻畫。
五.確定具體寫作順序。一般安排都是:時間點——主要人物來到某個地點——正面描寫主要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有選擇,不必面面俱到)——側面描寫(側面人、側面物、側面環境、背景條件——有選擇不必面面俱到)——再正面——再側面——再正面——再側面——直到詳寫情節記敘完畢。
范例:以媽媽去買米為例。
第一步.確定詳寫情節:選米過程.
第二步.確定媽媽選米對應的時間點:十五分鐘后,媽媽來到售價最便宜的一家米店。
第三步.確定詳寫情節要表現的主題 :表現媽媽勤儉節約。
第四步.確定正面描寫的內容:隨著選米的進程,從媽媽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中選取最能表現媽媽節儉的內容來描繪。
第五步。確定側面描寫的內容:選取側面人、側面物、側面換環境、背景條件來突出媽媽的節儉品質。
第六步.按順序書寫:
下午,家里的米缸見了底,媽媽急匆匆地奔向離家最近的農貿市場,準備買些米。(總寫)
走了足有15分鐘,媽媽才來到市場最西頭的一家米店前。這家米店離我家最遠,買完米要多走六七十米路,之所以舍近求遠選擇這家米店,唯一原因,就是它是整個市場售價最便宜的米店。(側面描寫——背景條件:離家最遠、價格最便宜)
“哪種新米最便宜?”一進店,媽媽的目光便從一個標價牌移向另一個標價牌,就像電腦開啟了搜索引擎,目標:物美價廉。(正面描寫)展臺上,細長澄亮的無常大米、圓滾飽滿的東溝貢米、水潤飄香的盤錦香米,誘惑著母親的視覺和味蕾,然而母親似乎對它們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側面描寫——側面物:各種優質大米的誘惑)
“那種最便宜,只要1.2元一斤!”賣米大嫂指著角落里一個米盒子笑著看著媽媽。“不過那是去年的米,今年的您還是選擇靠邊的這一種,1.5元一斤,就是碎了一點兒,吃起來一樣!”(側面描寫——側面人:賣米大嫂推介最便宜的米給媽媽)
媽媽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抓了一把米,無論是光澤還是香味,都遠遠地超過了角落里的陳米,“買哪一種呢?這個的確比那個好的多,但一斤要多出三角錢,一袋米最起碼要多花六七塊錢!”媽媽站在那里,猶豫不絕。(正面描寫)
“買點兒好的吧,一家人一個月才能吃二十斤大米,也多花不了幾個錢,你看我,從不買那種米,我買就買最貴的,一斤要六塊多呢,人活著,別太仔細了,最起碼要對得起自己呀!”旁邊的一個老奶奶見媽媽下不了決心,將自己買的一袋米徑直擺在了媽媽面前,“都說我們老年人知道算計著過日子,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竟然比我們還會過,聽我的,就買1.5元的吧!”(側面描寫——描繪側面人:老奶奶的語言)
聞著手中大米香甜的氣息,看著光潔的大米顆粒,聽著老奶奶語重心長的勸說,在米攤前站了十幾分鐘的母親,咬咬牙,仿佛做了一個天大的決定:那就它吧!“(正面描寫)
下午的陽光照在媽媽臉上,細密的汗珠閃著金光,一個買米的決定竟然讓媽媽抉擇得如此艱難,誰讓媽媽天生就是一個勤儉持家的人呢?(側面描寫:寫媽媽買米過程帶個側面人——我的感受)
寫景的概括性語言——如何轉化為生動細膩的描寫
概括寫景的語言,無外乎兩種形式:一是概括性描繪整個景物的狀態;二是概括性描繪整個景物給人的抽象感受(特點)。
例如第一種情況:
1.花園里,色彩紛呈,百花爭艷。
2.放眼整個草原,淺草平鋪,生機無限。
3.秋天的原野,萬物凋零,一片枯黃。
這種描寫,著眼景物整體,描繪景物的整體狀態,不對任何具體的事物進行具體刻畫,給人的感受比較空洞,如同線條畫,只勾勒了整個景物的輪廓,內容粗放單調。
再如第二種情況:
1.花園里一片蕭條,令人陡生寒意。
2.春天的山川河流原野,美不勝收,仿佛是一首有色的詩,一幅有色的畫。
3.十月的鄉野,美得讓人流連忘返。
這種描寫,著眼整個景物,總體描繪景物帶給自己的抽象感受,未對任何具體事物進行細致刻畫,語言簡約,缺乏細膩,寫作內容過于抽象,如果是略寫,表現形式恰如其分,如果想達到生動細膩的效果,則需要做進一步具體描繪。
第一種情況解決方法:
首先,在景物中選取幾個最能體現景物整體狀態的具體事物。
接著,具體描繪事物,充分印證整體狀態。
最后,著重突出描寫過程中的虛實結合。可以先實后虛,也可以先虛后實。實寫就是具體描繪事物的特征,虛寫,就是針對實寫內容展開聯想、想象,運用修辭方法,將聯想想象的內容寫出來,這樣語言才會虛實多變,生動形象細膩。
以“花園里,色彩紛呈,百花爭艷”為例,具體展示整個寫作過程:
首先,選取最能體現“色彩紛呈和百花爭艷”的具體事物:月季、金鐘、壇花、夾竹桃、雞冠花、串兒紅(這里盡量多寫幾種,因為“百花”要用多種花來印證,“色彩紛呈”要用各種具體色彩來印證)
接著,具體描繪事物,印證整體狀態。月季搖曳多姿,這兒一樹艷紅,那兒一樹淡黃,有時似乎為了顯示自身的圣潔,忽而又綻放一大片潔白的花來。金鐘向四面伸展著粗壯的枝條,本來是很簡單的一根莖,枝枝叉叉,擁擁擠擠,竟成球狀,一朵朵金黃的花,一個擠著一個,一個貼著一個,連成了一個大型的花球,金燦燦的,搶人的眼。最具生命力的壇花,一簇又一簇,高挺著筆直的莖條,粉紅的花密密地一辮辮開放,每一個都高達兩米。夾竹桃開得很有規律,有一葉必有一花,有一花必有一葉,花溢紅,葉流碧,紅綠相映生輝。雞冠花則開得十分拘謹保守,每一個都頂著一個紫紅色的大雞冠,似乎在和誰逗著氣,整個臉龐紅得發紫。最潑辣的要數串兒紅,她們占據了花園的四個邊,形成一個規矩的大方格,紅紅的花一串串兒地豎起來,密密匝匝地擠在一起,看不到葉,只能看到泛濫的花流淌著盛開。
最后,針對這些具體描繪對象,展開聯想、想象,運用比喻、擬人將聯想、想象的內容表現出來。(注意:不要每個事物都添加——美味多用不如咸菜,適當點綴,則恰到好處。
月季:像一個個愛俏的新娘。金鐘:宛若從秀樓之上跑下來的大繡球。串兒紅:放縱任性得儼然是一群被溺愛壞了的孩子。添加的位置可前可后,在前,則先虛后實,在后,則先實后虛。
最后形成生動細膩的描寫段落:
花園里,色彩紛呈,百花爭艷。(中心句)月季像一個個愛俏的新娘,搖曳多姿,這兒一樹艷紅,那兒一樹淡黃,有時似乎為了顯示自身的圣潔,忽而又綻放一大片潔白的花來。金鐘向四面伸展著粗壯的枝條,本來是很簡單的一根莖,枝枝叉叉,擁擁擠擠,竟成球狀,一朵朵金黃的花,一個擠著一個,一個貼著一個,連成了一個大型的花球,金燦燦的,搶人的眼,宛若從秀樓之上跑下來的大繡球。最具生命力的壇花,一簇又一簇,高挺著筆直的莖條,粉紅的花密密地一辮辮開放,每一個都高達兩米。夾竹桃開得很有規律,有一葉必有一花,有一花必有一葉,花溢紅,葉流碧,紅綠相映生輝。雞冠花則開得十分拘謹保守,每一個都頂著一個紫紅色的大雞冠,似乎在和誰逗著氣,整個臉龐紅得發紫。最潑辣的要數串兒紅,放縱任性得儼然是一群被溺愛壞了的孩子,她們占據了花園的四個邊,形成一個規矩的大方格,紅紅的花一串串兒地豎起來,密密匝匝地擠在一起,看不到葉,只能看到泛濫的花流淌著盛開。
第二種情況,具體解決方法:
第一步,從景物中選取——最能帶來整體感受的——具體事物。
第二步,將這些事物排列好順序。(或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或由遠及近,由近及遠,或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確保寫出來的文字層次分明,調理清晰。
第三步,
抓住這些事物——最能體現整體感受的——狀態,進行細致刻畫。
第四步,適當添加虛寫內容,力求文字生動形象。
以“花園里一片蕭條,令人陡生寒意”為例,具體展示寫作過程
第一步,從花園中選取最能體現“蕭條、讓人陡生寒意”的事物:落花、荒草、枯枝、泥土。
第二步,將選出的事物排序:枯枝——荒草——落花——泥土(從上到下)
第三步,抓住這些事物最能體現——蕭條、讓人陡生寒意的特征,依次進行刻畫。
枯枝:失去了生命力的枝條,在風中蒸干了水分,細瘦而僵直,青春的綠色早已變成土黃或深褐,艱難地抓著最后的一兩片枯葉。
荒草:偷偷摸摸生長的荒草,此時,已經枯黃,橫七豎八的倒伏在地上,草葉上沾滿了黃土。
落花:滿地的花瓣,混合著泥土,佝僂、縮水,看不到花盛時節的一點影子,一堆堆,一團團。
泥土:失去了雨露滋潤的土地,似乎被烈火燒過,焦糊一片,咧著長長的口子。
第四步,適當添加虛寫部分:
枯枝:宛若從幾千年前的墓地里挖掘出來的木乃伊。
落花:仿佛是被飲用過后倒掉的茶末子。
泥土:(裂口)就像一條條無法撫平的傷痕。
以上內容,合為一體,便將概括性的語言轉化為生動的描寫:
花園里一片蕭條,令人陡生寒意。(中心句)失去了生命力的枝條,在風中蒸干了水分,細瘦而僵直,青春的綠色早已變成土黃或深褐,艱難地抓著最后的一兩片枯葉,宛若從幾千年前的墓地里挖掘出來的木乃伊。偷偷摸摸生長的荒草,此時,已經枯黃,橫七豎八的倒伏在地上,草葉上沾滿了黃土。滿地的花瓣,混合著泥土,佝僂、縮水,看不到花盛時節的一點影子,一堆堆,一團團,仿佛是被飲用過后倒掉的茶末子。失去了雨露滋潤的土地,似乎被烈火燒過,焦糊一片,咧著長長的口子,就像一條條無法撫平的傷痕。
狀物的概括性語言——如何轉化為生動細膩的描寫
粗線條描繪一個具體事物,語言往往以描繪這個具體事物帶給人的抽象感受為主。
例如:
1.這片花真漂亮!
2.眼前的小村莊嫻靜而古樸。
3.門前的老楊樹顯得異常魁偉。
4.通向故鄉的那條小路,樸實、親切、自然。
5.鄉野的天空總是那樣純凈。
這些句子,其實寫得很好,只是缺乏具體內容,文筆不夠細膩生動。怎樣才能化粗為細,變平實為生動呢?
我們不妨記住下面的口訣:寫人二二五,狀物二二六。
所謂”寫人二二五”,就是說,要想把人物刻畫得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就要注意兩個面——正面和側面;注意兩個點——虛寫與實寫;運用五種方法: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二二五”兼備,則人物描寫登峰造極。
所謂“狀物二二六”,就是說,要想把一個具體事物刻畫得淋漓盡致,躍然紙上,就要注意兩個狀態——靜態和動態;注意兩個點——虛寫和實寫;從六個微觀描寫角度入手——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和內心感受。“二二六”兼備,則狀物筆落驚風。
生動細膩狀物的具體方法如下:
一.分動靜。就是將具體描寫的內容分為動態和靜態兩部分。一般是先寫靜態,后寫動態。
二.從六個微觀描寫角度入手,收集資料,先后描繪靜態和動態事物。收集的材料一定要集中表現事物帶給我們的抽象感受——換句話說,所有具體描繪的內容都要集中表現整個事物帶給我們的抽象感受。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集中表現核心思想感情。
三.刻畫每個微觀角度的時候,要適當加入虛寫內容。加入的位置可在實寫之前,也可在實寫之后。虛寫的內容就是聯想、想象的內容。虛寫的形式,一般運用比喻、擬人形式來呈現。
下面以“鄉野的天空總是那樣純凈”為例,依次展開細膩生動地描寫。
第一步:分動靜。將鄉野的天空分為:有風的時候和沒風的時候。先寫靜態后寫動態。
第二步:以表現“天空純凈為核心”從六個微觀描寫角度收集材料,分別描寫靜態的天空和動態的天空。
(1)無風的時候:(陽光如酒,風在詩情畫意中醉去)
視覺:天空萬里無云,放眼千里萬里,整個兒蒼穹一片水洗過的湛藍,沒有一絲雜質。
聽覺:整個天地之間,一片寧靜,沒有任何雜音的騷擾,沒有多余聲音的攪動,躺在藍天下,你能聽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
嗅覺:空氣是那樣的水潤,那樣的香醇,四周彌散的都是無法言喻的清新,混著淡淡的草香還有泥土的氣息。
味覺:(沒有)
觸覺:(沒有)
內心感受:整個天宇仿佛被過濾過、提純過、拋光過。
(2)有風的時候:(微風在陽光下醒來)
視覺:潔白的云,像一片片輕柔的羽毛,從空中飄過,天空藍得那樣高遠,那樣深邃、那樣遼闊。
聽覺:劃過枝頭的風聲,似乎就是一粒粒細沙,投進浩瀚的大海里,轉眼便被無邊的寧靜淹沒了,讓你覺得那不是風聲,而是輕柔和恬靜撞擊耳鼓產生的一種近乎虛幻的感受。
嗅覺:風是清涼的,天空也是清涼的。
味覺:(沒有)
觸覺:(沒有)
內心感受:站在微風輕拂的藍天下,周身上下,每根神經都是如此的舒展,每個細胞都是如此的放松。
第三步:適當添加虛寫的內容(赭色文字)
無風的時候:(陽光如酒,風在詩情畫意中醉去)
視覺:天空萬里無云,放眼千里萬里,整個兒蒼穹一片水洗過的湛藍,沒有一絲雜質,(就像一塊碩大的藍寶石)
聽覺:整個天地之間,一片寧靜,沒有任何雜音的騷擾,沒有多余聲音的攪動,躺在藍天下,你能聽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
嗅覺:空氣,(仿佛是一杯極品云霧毛尖兒),那樣的水潤,清新,四周彌散的都是無法言喻的清新,混著淡淡的草香還有泥土的氣息。
味覺:(沒有)
觸覺:(沒有)
內心感受:整個天宇仿佛被過濾過、提純過、拋光過。
有風的時候:(微風,在陽光下醒來。)
視覺:潔白的云,像一片片輕柔的羽毛,從空中飄過,天空(是一片波瀾不驚的海),藍得那樣高遠,那樣深邃、那樣遼闊。
聽覺:劃過枝頭的風聲,似乎就是一粒粒細沙,投進浩瀚的大海里,轉眼便被無邊的寧靜淹沒了,讓你覺得那不是風聲,而是輕柔和恬靜撞擊耳鼓產生的一種近乎虛幻的感受。
嗅覺:風是清涼的,天空也是清涼的。
味覺:(沒有)
觸覺:(沒有)
內心感受:站在微風輕拂的藍天下,周身上下,(似乎被熨斗熨過一般,)每根神經都是如此的舒展,每個細胞都是如此的放松。
最后,形成生動細膩的描寫:
鄉野的天空總是那樣純凈。(總寫)
陽光如酒,風悄悄地,在詩情畫意中醉去。(過渡,引出靜態描寫)
天空萬里無云,放眼千里萬里,整個兒蒼穹一片水洗過的湛藍,沒有一絲雜質,就像一塊碩大的藍寶石。整個天地之間,一片寧靜,沒有任何雜音的騷擾,沒有多余聲音的攪動,躺在藍天下,你能聽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空氣,仿佛是一杯極品云霧毛尖兒,那樣的水潤,清新,四周彌散的都是無法言喻的清新,混著淡淡的草香還有泥土的氣息。整個天宇仿佛被過濾過、提純過、拋光過。
微風,在陽光下醒來。(過渡,轉入動態描寫)
潔白的云,像一片片輕柔的羽毛,從空中飄過,天空,是一片波瀾不驚的海,藍得那樣高遠,那樣深邃、那樣遼闊。劃過枝頭的風聲,似乎就是一粒粒細沙,投進浩瀚的大海里,轉眼便被無邊的寧靜淹沒了,讓你覺得那不是風聲,而是輕柔和恬靜撞擊耳鼓產生的一種近乎虛幻的感受。風是清涼的,天空也是清涼的。站在微風輕拂的藍天下,周身上下,似乎被熨斗熨過一般,每根神經都是如此的舒展,每個細胞都是如此的放松。
以上,我從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四個角度,闡述了概括性語言,如何華麗轉身,變身為生動細膩的描寫,這其中展示的文字,都是竭盡所能力求細膩,寫文章時,要根據篇幅的需要,適當進行縮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