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合伙人,黃金搭檔。芒格和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一樣,都以本杰明·富蘭克林為偶像。本杰明·富蘭克林就是那位通過風箏-雷電試驗,證明了閃電的本質是電,并發明了避雷針的美國的開國三杰之一。他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參與起草《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寫過《窮理查年鑒》和《富蘭克林自傳》,是美國19世紀最優秀的作家、投資者、科學家、外交家、教育家、慈善家和商人。 巴菲特說,按照本杰明·富蘭克林《選擇情人的建議》中所說,男人應該選擇年齡比較大的女人,因為最后她會對你感激不盡。他說,不知道查理是不是因為書中的七個建議選擇了我,但我對他的感激確實是無以言表。 巴菲特遇到芒格時,巴菲特才29歲,芒格是34歲,兩人一見如故。到今天巴菲特已經89歲,芒格也是95歲。兩人已經合作了60年了。巴菲特評價芒格是一位從不人云亦云、本身具備極強邏輯推理的能力的合伙人。 查理·芒格認為,投資者應該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有多種思維模型構成的框架,然后將實際經驗和通過學習得到的間接經驗搭接到這個思維模型框架上。讓各種知識融會貫通,加深對現實的認知,從而形成基本的,普適的智慧。 查理說,人們很難跳出各個學科的法定框架,這些學科包括歷史、心理、生理、數學、工程、生物、物理、化學、統計、經濟等。不同的學科各自為政、互不干涉。 如果想要成為好的投資者,就必須養成多元化的思維習慣。查理說,你不需要學習所有的知識,只要了解各個學科最杰出的思想就行了。那不難做到。 “在手里拿著鐵錘的人看來,每個問題都像釘子。”這是一種災難性的思考方式,也絕對是一種災難性的處世方式。對于工具箱里只有錘子的人來說,重要的是盡快想辦法放入更多的工具,鉗子,扳手,螺絲刀,鋸子等等。對人的大腦來說,就是增加更多的思維工具。 首先是數學,因為你必須要處理價格和數量的問題,懂得基本的概率。你扔一個硬幣出現正面的概率是50%,這很簡單。扔兩個硬幣一個正面一個反面的概率是50%,同時出現正面的概率是25%。這是最簡單的排列組合。那么扔100個硬幣出現58個正面的概率是多少?這就需要專門的排列組合知識了。即使你沒有全面學會這些知識,但至少要有這種思維方式,明白概率是現實世界確實存在的東西,不會因為你的運氣和勇氣而改變。這樣你可以找一位數學高手替你計算。 其次是會計學。收入,支出,收益,資產,負債,權益,成本,利息,折舊,這些基本的概念幫助你了解錢利潤怎么產生的,費用又花在了什么地方,錢最終是怎么進到口袋里的。 還有心理學。說明何人因何原因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在交代別人事情的時候,同時告訴他們原因,而不是簡單地執行命令。他們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你說的事情,更加重視你說的話。即使他們沒有完全理解,但你的態度,也會讓他們更積極。筆者覺得這有點公司愿景,公司文化的味道,就是讓別人了解你要達到什么目的。 另外還有統計學。你不需要精通統計比如高斯分布的細節,但了解許多事情和現象都是按照這個規律,中間占大多數,兩頭越來越少。知道中位數,眾位數的概念,就不會被平均數所迷惑,因為如果差別極端的,平均數字就變得毫無意義。 還有生物學和心理學。了解了基因差別,就不會去想訓練大猩猩說話,了解生態系統就不會去滅絕一個物種的天敵去拯救另一個物種。人類需要吃飯,身體需要休息。大腦的神經不會永遠暢通無阻,有時候會短路,跳躍。眼睛會欺騙你的大腦,就像魔術師可以很輕易地騙過眼睛。耳朵,舌頭都會帶來錯覺。人的心理會恐懼,會貪婪,會急躁,會激動,受了很大的刺激也會麻木和瘋狂。 工程學里的后備系統,斷裂點理論,物理學里面的臨界值,也都是非常強大的思維模型。 還有一些微觀經濟學模型。比如規模優勢。規模優勢的本質是你生產的產品越多,就能生產更好的產品。比如你打算建造一個油罐。因為物體的表面積是平方,體積是立方。意味著同樣材料厚度的情況下,你建造的越大,相對容量來說所耗費的材料單位約少。比如電視上打廣告,如果你沒有巨大的財力就付不起廣告費,能夠負擔的企業往往是產量巨大,產品因為廣告又會賣得更好,生意就會蒸蒸日上。比如連鎖店。沃爾瑪期初只是一家店,老板沃爾頓并沒有什么創新,他像其他人一樣只想擴大自己的生意。但他采取了一種有意思的競爭策略,他到小地方都開連鎖店,瘋狂的去降低成本,當地對手不堪一擊都被打垮了,沃爾瑪連續做了42次,就變得越來越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