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定幫扶對象 根據學生在校表現和家庭教育情況,確定“特殊兒童”家庭作為家庭教育精準幫扶對象。幫扶對象重點從家庭結構特殊家庭(孤兒、單親、離異、留守、寄養等)、家庭狀況特殊家庭(貧困、病困、殘障、富裕、外地、變故等)、孩子表現特殊家庭(學習品德、習慣養成、身體殘障、心理障礙等)、家庭教育特殊家庭(撒手型、嚴苛型、溺愛型、包辦型、消極影響型等)等特殊家庭中遴選。 2.制定幫扶計劃 制定一個 “1+X”結對精準指導方案。(1)先要做好前期調查:一是當面了解,收集問題;二是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家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讓指導有的放矢。三是分析反饋。梳理反饋表,寫出分析報告。(2)由牽頭人按周制定出行動計劃,擬定出每周工作重點、轉變要點。(3)每月反饋小結一次,發現進步和效果,找出問題與不足,修訂指導方案。 3.組建幫扶團隊 由德育主任牽頭組建一個 “1+X”結對幫扶團隊。有志于家庭教育的教師自愿報名,在遴選的基礎上,組建團隊,最好要邀請1名兼職心理咨詢師參加。尋求一個幫扶智囊外援。遇到難題,本校解決不了的時候,邀請區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等校外專家來校指導和幫助。 4.實施幫扶工程 全面分析問題學生(學習差、習慣差、心理特別、身體素質差等與眾不同,急需矯正的學生,下同)在校德智體等方面在校表現,把握家庭教育影響因素。采取線上或線下家訪等方式了解問題學生家庭和家長基本信息,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為實施家庭教育精準幫扶提供基本素材。 依據問題學生在校表現、家庭教育現狀,由家校共同商定精準幫扶方案。屬于暫時家庭因素導致孩子退步,可以采取班主任與家長一對一方式及時溝通,克服家庭教育不利因素,引導學生查找退步原因,迎頭趕上;屬于家庭教育長期問題累積,導致學生習慣養成問題,可以組織幫扶團隊與家長一起制定學生習慣矯正計劃,在班主任指導下,由家校共同實施習慣矯正工程,并注意矯正過程指導;屬于家庭教育理念或方式方法問題,可以動員和引導家長積極參加家長學校系統家庭教育理論學習,轉變家長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屬于青春期孩子叛逆教育問題,在征得學生和家長統一前提下,可以采用“一個孩子問題研討會”的方式,疏通親子之間關系,建立親子互信,幫助孩子平安的度過青春期;屬于家庭結構因素導致家庭教育失控問題,可以動員家校社各方力量,整合多方積極因素,切實維護青少年合法權利。 5.放大幫扶效應 注意收集和積累家庭教育精準幫扶材料。從前期調查了解到計劃制定與落實,從方案的修訂到轉化總結,都要留存好過程性材料,包括圖片、影像資料。為家庭教育指導實踐研究進一步深入提供基礎素材。要不斷梳理和提煉各校區成功幫扶案例,注重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學生在校表現的家庭教育指導方案的研究,重在共性與個性研究,為校本性的“一家一課程”建設提供樣本。要定期組織不同規模的家庭教育精準幫扶工作研討、觀摩會,引領實踐方向,共享實踐成果,放大幫扶效應。 6.提供幫扶保障 召開疫情后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會議, 進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是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服務的思想認識;調整家長學校工作思路,做好通識培訓,優化學校教育環境,整合家校社共育合力。實施家庭教育精準幫扶,助推雙差生轉化,減輕班級常規管理負擔;制定家庭教育精準幫扶相關政策,為幫扶隊伍建設、幫扶工程實施提供制度和物質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