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變,趙武靈王被困在王宮中,只能掏鳥蛋來充饑,最后活活餓死。而參與沙丘之變的兩位核心大臣李成和公子兌在趙武靈王死后,官位獲得了很大的提升。可是,他們并沒有表現的十分欣喜,而是對趙武靈王的一位大臣非常害怕,這位大臣就是樓緩。
樓緩當時是秦國的丞相,他是趙國人,對趙不利。樓緩是像張儀一樣被人侮辱,逃到秦國還是像商鞅一樣不受重視,才到秦國碰運氣呢? 藥劑師圈子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離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而我們看待歷史人物如果離開時代背景,單純的以現在眼光談論歷史人物也是耍流氓。 樓緩是趙武靈王的親信在春秋戰國時代,一個不常見的姓背后可能是一個貴族的分支。 趙衰影視形象 樓姓是因為晉文公的大夫趙衰的兒子趙嬰被封在樓地,也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而趙衰可以說是趙國的先祖,所以樓氏可以說是趙國國君的親戚。 所以樓氏不存在張儀那樣的問題。 趙國國君對樓緩如何呢? 樓緩在趙國的時候,趙國由“霸道總裁”趙武靈王做主。在我們印象中,趙武靈王一句要實行“胡服騎射”,然后趙國開始穿胡服,軍力直線上升,連當時的超級大國秦國都不敢小瞧。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雕像 但是實際上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前,他心里也沒底。趙武靈王此時想在趙國第一個吃螃蟹,但是又有點害怕被螃蟹夾傷。
于是,趙武靈王便召自己信任的大臣樓緩商量。先說趙國面臨的困境,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然后說出自己解決困境的辦法——胡服騎射。樓緩聽了后,舉雙手贊成。
趙武靈王見樓緩支持自己,便開始和群臣商量。不過群臣雖然被其他國家欺負,但是穿胡服這種自降身價的事還是不愿意干。 趙武靈王看到很多大臣都反對,改革只靠自己和樓緩是不行的。所以趙武靈王心里開始猶豫,想放棄改革。
這時,就像小說中主角面臨重大抉擇時,都會有一睿智的老者指點迷津。就在趙武靈王在猶豫要不要堅持“胡服騎射”時,肥義就像睿智的老者一樣,用上古先賢舜和禹不顧世俗眼光的行為來勸解趙武靈王堅定信念,不要猶疑。 趙武靈王下定決心實行“胡服騎射”。 《清平樂》宋仁宗喜歡的蜜餞梅子 《清平樂》中由于宋仁宗喜歡蜜餞梅子,整個京城的人們都開始爭相效仿,引為潮流。 古代君王的言行和喜好也能引領一股潮流,“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所以趙武靈王為了讓穿胡服這件事迅速在趙國推行,自己改穿胡服,然后親自勸自己的叔叔公子成穿胡服。 自此,胡服在趙國成為當時最流行的服飾。與此同時,實用、便利的觀念也隨著胡服的流行被人們接受。 趙國的軍事力量也由此上了一個臺階,趙武靈王決定對趙國的心腹之患—中山國動手。當時戰國七雄雖然實力有強有弱,但是大家都想保持這種平衡。如果趙國攻下中山國,就會打破這種平衡,其他國家一定會干涉。
所以趙武靈王先要讓其他國家把重點關注在其他地方,然后再下手。其中,趙武靈王最希望保持中立的國家就是秦國。因為秦國是當時的“超級大國”,一直想東出函谷關,擴大地盤; 此外,秦國與趙國相鄰,對趙國干涉非常方便。 趙武靈王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樓緩去秦國,與秦國搞好關系。
拿下中山后,趙武靈王便開始將眼光放在秦國上。由于秦國有函谷關這一天險,所以趙武靈王決定從云中、九原進攻秦國。為了驗證可能性,還像特種作戰一樣化裝成使者,進入秦國。 趙武靈王在繼承人問題猶豫,導致被活活餓死經過一番考察,趙武靈王覺得可行。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小兒子趙何,讓當時指點自己的肥義做丞相。自己作為主父,全力謀劃攻秦。 后來,趙武靈王覺得對自己的大兒子趙章很不公平,于是把其封為安陽君。趙章由于到手的王位飛到了弟弟趙何手中,便找了個機會準備殺趙何和肥義。 肥義被殺,趙何和手下的護衛快要抵擋不住的時候,公子成和李兌率兵救援,打敗了趙章。 沙丘之變 趙章逃向趙武靈王的宮里躲避,公子成和李兌殺死了趙章。他們害怕趙武靈王怪罪,圍住了趙武靈王所居宮室。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可伶被活活餓死在宮中。 后來,公子成和李兌都升官,公子成成為丞相,李兌成為司寇。他們把趙武靈王死去的消息發往諸侯。 樓緩為趙武靈王報仇,令主謀害怕當時任秦國丞相的樓緩得知自己的伯樂趙武靈王死去的消息后,非常憤怒,決定為趙武靈王報仇。
所以“趙不利”不是指樓緩對趙武靈王不利,而是對公子成和李兌以及背后的趙惠文王不利。所以他們派出了仇液來請求秦昭王換相,改樓緩為魏冉。
所以在魏冉和仇液等人的聯合下,樓緩被罷相。 魏冉影視形象 秦昭王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95年,而趙武靈王去世也是公元前295年。那時,樓緩去秦國時是公元前306年。他當上秦國丞相是公元前298年,所以樓緩如果想對趙國不利的話,有的是時間,偏偏在趙武靈王去世的那一年,對趙不利,是為了給趙武靈王報仇。 趙武靈王被困在宮中時,沒有人救援。主要是因為他的大臣肥義先被殺,另一親信樓緩沒有得到消息,導致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而樓緩在得到消息后,沒有與公子成、李兌等人同流合污,而是以“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態為趙武靈王對趙國掌權派不利,當時主謀都害怕不已,只好和魏冉聯合,使樓緩罷相。但也證明趙武靈王并沒有看錯人,只是可惜他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優柔寡斷。 大家認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