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疫苗時可優先考慮疫苗所預防疾病對寶寶健康危害的嚴重程度 歲末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國及全球。與17年前的非典類似,這次病毒攻擊的依然是人類呼吸系統最重要的器官——肺。截至4月27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超過296萬,死亡人數超過20萬,不少孩子也未能幸免。
事實上,在大家翹首盼望新冠肺炎疫苗出現之時,不少人已經意識到,相當部分疾病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是多么值得珍惜。
給孩子及時接種疫苗,便是家長保護孩子免于疾病困擾的第一道防線。
不過,對于孩子接種疫苗的問題,爸爸媽媽頭腦中一定會生出很多的問號: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到底有什么區別?自費的非免疫規劃疫苗好不好、要不要打?非免疫規劃疫苗都有哪些,又有哪些是推薦優先接種的呢?……
對此,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兒科主任尹飛教授、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鐘禮立教授、長沙市疾控中心規劃免疫科科長張瑛副主任醫師、長沙市天心區桂花坪街道百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計免科科長陸堅等多位專家,為市民作出了詳細解答。
糾結1
非免疫規劃疫苗可打可不打?
【家長疑惑】
“免疫規劃疫苗必須打,非免疫規劃疫苗是自愿選擇接種的,是不是可以不打?”“有的傳染病在我國基本絕跡了,相應的疫苗就不需要打了吧?”……
隨著長沙中小學陸續開學,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補種疫苗的孩子明顯增多。在預防接種門診,經常可以聽到家長們這樣議論。
【專家解讀】
長沙市疾控中心規劃免疫科科長張瑛:
根據2019年《疫苗管理法》規定,目前的疫苗分為兩類: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免疫規劃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如乙肝疫苗、麻疹風疹聯合疫苗等;非免疫規劃疫苗是指由公民知情自愿并且自費受種的其他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輪狀病毒疫苗、水痘疫苗等。
從預防疾病的意義上說,兩類疫苗同樣重要。免疫規劃疫苗與非免疫規劃疫苗是從管理角度上的分類,不是醫學分類,二者的劃分也不是絕對的。從醫學角度看,所有上市的疫苗都非常重要,非免疫規劃疫苗也是具公共服務性和合理市場供需性的特殊藥品,是免疫規劃疫苗的重要補充,有些非免疫規劃疫苗針對的傳染病對人們威脅很大。目前,有部分非免疫規劃疫苗,根據傳染病防控需要,正逐步被納入免疫規劃疫苗的管理。最終如何選擇,針對重點時段、重點人群,專家會提出參考建議,建議家長結合兒童實際情況并參考醫生意見,權衡利弊,合理選擇。
針對家長們“既然現在傳染病少了,有的幾乎絕跡了,還有必要讓寶寶打相應的疫苗嗎”的疑問,張瑛表示,由于預防接種的實施,有些傳染病在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發生率可能降得非常低,但這并不意味著傳染那些疾病的細菌或病毒已經絕跡,獲得對這些疾病的免疫仍是必要的。如果普遍拒絕接種疫苗,很有可能導致疫情“回潮”。近年來,在歐美等國出現麻疹疫情,病例數不斷攀升,曾經被宣布“消滅”的麻疹卷土重來,甚囂塵上的反疫苗論難辭其咎。WHO將“疫苗猶豫”列為2019年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群眾對接種疫苗持抵觸或猶豫態度,使得預防醫學已取得的成果出現倒退。
糾結2
自費疫苗一針好幾百元,要不要打?
【家長疑惑】
“我家寶寶兩個月了,昨天去接種疫苗,醫生建議給寶寶打13價肺炎球菌疫苗,說這種疫苗能預防由13種肺炎球菌血清型引起的菌血癥性肺炎、腦膜炎、敗血癥和菌血癥等侵襲性疾病。但是,打一針需要700多元,一共需要打4針,那就是3000元,這么貴,我該不該給孩子打?”這是一位寶媽的困惑。
【專家解讀】
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鐘禮立教授:
“這不是錢的事。”鐘禮立教授指出,肺炎疫苗是世界衛生組織最優先推薦兒童接種的疫苗。選擇疫苗時可優先考慮疫苗所預防疾病對寶寶健康危害的嚴重程度。
寶寶6月齡時抵抗力會降至最低,是小兒感染性疾病高發期。需特別注意的是,6月齡前的寶寶不能接種流感疫苗,無法獲得流感疫苗的特異性免疫保護。因此,6月齡前的寶寶格外需要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此外,一些家長在給兩歲以內的孩子選擇肺炎疫苗時,會糾結是按程序給孩子接種13價肺炎疫苗,還是心懷僥幸等孩子到了兩歲后再接種23價肺炎疫苗。
“這個糾結其實是多余的。”鐘禮立指出,13價肺炎球菌疫苗和23價肺炎球菌疫苗盡管都是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但它們作用機制并不相同。國內外的多項研究均表明,接種23價肺炎球菌疫苗安全有效,對預防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更好,卻無法對嬰幼兒產生保護力。13價肺炎球菌疫苗的預防范圍不及23價肺炎球菌疫苗,但已基本覆蓋了嬰幼兒最常感染的肺炎球菌型別。因此,13價肺炎球菌疫苗被批準可以用于兩歲以下嬰幼兒接種,而23價肺炎球菌疫苗在全世界包括中國,批準的適應癥都是用于兩歲以上人群。
鑒于流感與肺炎之間的密切聯系,預防流感與預防肺炎也成為相輔相成的手段。《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19-2020)》中特別提出:建議對6周齡及以上嬰幼兒、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可同時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最大程度降低流感及相關并發癥的疾病負擔。肺炎疫苗包括兩種,分別是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價)和肺炎球菌多糖蛋白結合疫苗(13價)。兩款疫苗均為自費疫苗。
此外,水痘、小兒肺炎、流感、百日咳、手足口、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等自費疫苗,家長根據實際需要和自身狀況,都可以選擇給孩子接種。
糾結3
打聯合疫苗還是單苗?
【家長疑惑】
新手媽媽李曉(化名)的寶寶剛滿3個月,到社區去給孩子接種疫苗時,她才知道疫苗還有單苗、三聯疫苗、五聯疫苗等,如何選擇讓她犯了難。
【專家解讀】
長沙市天心區桂花坪街道百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計免科科長陸堅:
聯合疫苗是指兩個或多個活的、滅活的生物體或者提純的抗原,用于預防多種疾病。比較常見的聯合疫苗有: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腮風三聯疫苗(麻疹、腮腺炎、風疹),四聯疫苗(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桿菌),五聯疫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脊髓灰質炎、B型流感嗜血桿菌);而單苗是一種疫苗只能預防一種或一類疾病的疫苗。
需要提醒的是,五聯疫苗預防的是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肺炎腦膜炎,和肺炎球菌引發的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不一樣。家長們在選擇疫苗前,可以咨詢醫生或接種點的醫務人員。
在國家規定的免疫規劃疫苗中,聯合疫苗免費較少且價格貴,單苗大多免費。但聯合疫苗打針次數少,能預防很多疾病,單苗只能預防一種疾病。如五聯疫苗打4針,每針價格600多元,總價要2400多元。同樣地預防這些疾病都打單苗的話,需要打12針。許多發達國家的疾控中心都建議,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推薦使用聯合疫苗,接種聯合疫苗已成為國際趨勢。不過,無論是聯合疫苗還是單苗,家長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家庭狀況選擇,防病的效果沒有明顯差異。
糾結4
什么樣的疫苗安全有效?
【家長疑惑】
新手爸爸郎先生說,他每次帶女兒去接種疫苗,最糾結的是進口疫苗和國產疫苗的選擇。
【專家解讀】
首屆湘雅名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兒科專家尹飛教授:
理論上來說,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沒有差別。其實,疫苗作為特殊藥品,研發、儲存、運輸、使用、定價、管理都必須嚴格遵守國家藥品法律法規。不管是國產疫苗還是進口疫苗、免費疫苗還是收費疫苗,都符合國家標準、安全有效。
一般來說,免疫規劃疫苗全部按照政策規定和指定疫苗來打,自費的非免疫規劃疫苗則是選擇性來打,有些疫苗國內沒有的,就需要打進口疫苗,其實這個并不沖突。
另外,目前的疫苗根據工藝,可分為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里的病毒沒有被完全被殺死,打進體內可以更強地刺激免疫系統,優點是打一針就可以長期免疫,價格便宜,缺點是寶寶打疫苗后的不良反應可能會明顯些;滅活疫苗里的病毒全部被消滅了,對免疫系統的刺激溫和很多,所以得多刺激幾次才能保持免疫效果,優點是寶寶打完后的不良反應較小,免疫功能缺陷的寶寶也可以打,缺點是得打多針,價格貴一點。
有專家提出,評判疫苗要注重真實世界的效果。因為,疫苗在臨床試驗期間,選擇最適合的對象,使用最優的接種程序,多以特異性抗體的生成與持續作為觀察終點,通常可以得到很好的效力結果。但到實際使用時,往往因為不同受種者個人免疫水平、有差異的疫苗使用間隔等因素使得疫苗使用的效果不及效力那么高。這也就是近年學術上比較熱門的真實世界研究。當然評判疫苗是否有效,單純看抗體有無、抗體水平高低是不全面的,如果接種疫苗的人能在易感環境中不發病或者病程明顯縮短、病情明顯減輕,那么就是很好的防病效果,所以《疫苗管理法》也強調要注重疫苗上市后的效果觀察。
實際上,只要是安全可靠的疫苗,無須糾結,可以直接接種。家長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