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氏宗祠作為溪口蔣姓的傳統公共建筑,是祭祖、慶典、嫁娶、治喪的主要場所。這里供奉著蔣家自元末蔣仕杰始祖遷居溪口后的歷代祖宗神位,600多年的家族史在此濃縮。 蔣氏宗祠由新老兩座祠堂組合而成,占地面積逾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1800平方米。老祠堂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有記載的最早修葺活動是在清康熙三十四年,大規模重修則在康熙五十五年。清初的這兩次修繕,其建筑風貌和格局都沒發生大的改變。當年蔣介石擴建豐鎬房時,把蔣姓三房的堂前也買了進去。為供奉三房堂前遷出的先祖神位,蔣介石出巨資特建了新祠堂。為祖宗造的“安置房”是萬萬不可馬虎的,新祠堂修建得也確乎氣派。因為新祠堂供奉的是老祖宗,族人也仍稱它的老名稱——三房堂前。 新祠堂落成后,蔣介石親題牌樓匾額——“忠孝傳家”,既可算是蔣介石對蔣氏晚輩的一種期望,也表露出自己敬慕儒學精華的一種信念。 多少年來,祠堂這種鄉間公共建筑,是親朋好友對故去親人作訣別的最正統之所在。1937年4月,蔣介石之兄蔣介卿出殯儀式,在蔣氏宗祠鋪排。據說,治喪期間,馮玉祥、閻錫山等大批民國要人紛紛趕來吊唁,一時高官云集,先后張羅了上百桌齋席,堪稱舉國之最。 文稿|裘國松 圖片|明月 2017.5.21 謝謝您的欣賞 喜歡‘九曲明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