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劑 以理血藥為主,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用于治療血瘀或出血病證的方劑。 分活血祛瘀方劑、止血方劑 注意:辨明原因,急則治標,緩則治本;逐瘀日久易傷正氣,常配伍養血益氣之品,祛瘀不傷正。止血藥應輔以活血祛瘀藥,血止不留瘀;慎用活血藥,易傷血、損胎,中病即止,女子經期、月經過多及孕婦慎用。 活血祛瘀劑,適用于蓄血癥和各種瘀血阻滯病證。常用配伍活血祛瘀藥聯合行氣之品。 桃核承氣湯 組成:桃仁、甘草、芒硝、大黃、桂枝 功用:逐瘀泄熱 主治:下焦蓄血證,以少腹急結,小便自利,脈沉實或澀為辨證要點。 特點:活血祛瘀+泄熱攻下,寒涼之中少佐辛溫,泄熱而無涼遏凝血之弊。 鑒別:桃核承氣湯、抵擋湯及下瘀血湯均以大黃、桃仁為伍,同具破血下瘀之功,治瘀熱互結于下焦之蓄血證,桃核承氣湯適用于瘀血初結之時;抵擋湯用水蛭、虻蟲,主治瘀結日久,蓄血較重之證;下瘀血湯配伍蔗蟲,專攻下血瘀,主治產婦'干血著于臍下'導致腹痛拒按、按之有塊,以及血瘀所致經水不利者。 方歌:桃核承氣五般施,甘草硝黃并桂枝,瘀熱互結小腹脹,蓄血如狂最相宜。 ![]() 血府逐瘀湯 組成: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枳殼、牛膝、川芎、柴胡、赤芍、甘草、桔梗 功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證,以胸痛,頭痛,痛有定處,舌暗紅或有瘀斑,脈澀或弦緊為辨證要點。 特點:活血行氣相配伍,既行血又解氣分郁滯,祛瘀加養血,活血而無耗血之慮,行氣不傷陰,升降兼顧,既升陽又降瀉,使氣血調和。 補陽還五湯 組成:赤芍、川芎、黃芪、當歸、地龍、桃仁、紅花 功用:補氣活血通絡 主治:氣虛血瘀之中風,益氣活血法之代表方,治療中風后遺癥之常用方,以半身不遂,口眼渦斜,舌暗淡,苔白,脈緩無力。 特點:重用補氣藥配伍少量活血之品,使氣旺血行治其本,祛瘀通絡治其標,且補氣而不瘀滯,活血而不傷正。 ![]() 復元活血湯 組成:柴胡、天花粉、當歸、山甲、桃仁、紅花、大黃、甘草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絡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阻滯證。以脅肋瘀腫疼痛,痛不可忍為辨證要點 特點:活血化瘀+疏肝行氣,氣血并調;攻逐破瘀與引藥入肝相配,升降相合 鑒別:復原活血湯與血府逐瘀湯皆氣血同治之方,活血化瘀疏肝理氣以祛瘀為主,理氣為輔,治療胸脅瘀結疼痛之要方。復原活血湯祛瘀止痛之力較大,以治跌打損傷、瘀留脅下之證,血符逐瘀湯則以活血化瘀為主,主治血瘀氣滯而留結胸中之胸中血瘀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
來自: 曠世奇藥 > 《治肝腹水肝硬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