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汐言 人類的文明和智慧,很多時候是從書籍中獲取的。讀書,使人更有悟性和靈性,也更具魅力。 我們從詩詞大會、朗讀者上認識了才華橫溢的董卿,感受到讀書人那份由內而外的美。“腹有詩書氣自華”,她的舉手投足,一詞一句,都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一個人的氣質,藏著她讀過的書。氣質,絕不是外表的漂亮光艷,而是源自內在的修養(yǎng)和才華。 出生于書香門第的董卿,在父母的熏陶下,飽覽群詩書。她不僅讀《簡愛》《人生》《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等外國名著,讀余華的《活著》、莫泊桑的《人生》,也讀《紅樓夢》《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古韻書籍。這樣的閱讀經歷,讓她成為出口成章的大才女。 讀書,是一個漫長的修習過程,需心無旁騖,耐得住寂寞與枯燥。堅持讀書的人,對于事物有一種不懈追求的耐性和毅力。 蔡康永出生于名流之家,讓他早早便開始接受正統(tǒng)文化的洗禮和教育。他從小就喜歡把自己藏在書房,熟讀百家名著,一次次接受心靈的洗禮,一次次接近偉大靈魂的人。 蔡康永說:“當我們翻開一本書的時候,如果它開啟了你對人生新的信仰,那么這本書就值得讀。“ 一個認真讀過每一本書的人,所學到的知識早已融進他的靈魂,沉淀成他的智慧和情感。讀書多的人,懂得真善美,懂得心懷感恩,對于假丑惡也有辨別的能力。這種人性的光華,情商的高度,自是不平凡。 赫爾曼·黑塞說過:“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最好的自己。”讀書不會讓你金銀滿倉,不會讓你青云直上,但會讓你的人生充滿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讀書,雖然不一定改變全部的命運,但自古以來,寒門學子靠自己的努力,中舉登科,擺脫貧瘠的生存環(huán)境的比比皆是。而今,這種狀況依然存在。 著名演員陳道明,一個清高的只肯在戲里低頭的人,生活一向低調,偏愛閱讀和藏書。他家的一整面墻是一個書閣,里面滿滿的都是書。書籍,撐起了他的高度和深度,形成了他的人生格局。 陳道明從魯迅、胡適,讀到柏楊、李敖、北島;從雜文讀到詩歌,閱遍萬卷書籍,深諳《道德經》,喜歡研究歷史。季羨林曾贊他,可勝任北大的研究生導師。 陳道明愛家庭重事業(yè),穩(wěn)健成熟、有責任感,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平和與涵養(yǎng),看到一種文人的迷人氣質。他說“好男人不一定要飛黃騰達,但一定要有時間陪家人;不一定要大男子主義,但大事發(fā)生時一定要拿得了主意。” 無涯的胸襟,持重的責任感,良好的教養(yǎng)和風骨,便是一個人放大的格局。人生,是一場身體與靈魂的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讀書,是一種美好的緣分,是自己與靈魂的遇見。 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很有益處,使人不經意達到一種境界。讀書對于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有很大的影響。知識像浩瀚的海洋,給予心靈慰藉和滋養(yǎng)。有書為伴,靈魂充實豐盈,永不空虛。 余秋雨說:“讀書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讀書,是與靈魂高尚的人談話。長此以往,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也會受到熏陶,逐漸變得高尚起來。我們通過讀書,豐富知識,增長見識,處世的態(tài)度更自信從容。 讀書,是使靈魂高貴的最低門檻。好的人生,離不開精神世界的追求。而精神的供養(yǎng),必是少不了讀書。靈魂高貴的人,不畏容顏老去,生命具有價值,人一生活得有滋有味。 讀過的書,和對生活的感悟,沉淀成優(yōu)雅安靜的美好向往。世外桃源,閑云野鶴,唯有思想建立起來的心靈家園,才是最尚美的境遇。 平凡人生中,讀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讀書的意義有很多,要靠個人去領悟。想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讀書,是最好的方式。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擁有更好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