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黃四月,鶯啼燕轉,絲堤楊柳依舊,習習和煦送春風。驅卻春困,邀友呼朋,踏青釣魚。但見得,田野迎風伏麥浪,牧童牛背吹笛簫;村復竹腰懸,提線揚竿處,魚勝銀光閃白亮,一竿一條不慌忙。
休閑黑坑釣魚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釣友把臺釣應用于收費釣場,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黑坑,經常在休閑之余呼朋引伴到黑坑一解釣魚之癮。然而,由于黑坑情況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許多新釣友用此法的釣效并不太理想。細細分析,他們常犯的錯誤大致有以下九種。
臺式釣法是一種常用的釣魚技法
一、浮漂調整不當
鉛皮加得過多或過少,也就是對塘內魚的吃食規律未在浮漂的調整上體現出來或表現不準確。通常可通過變換浮漂調目釣目解決。要知道,不同的魚塘魚的吃口不盡相同,只有浮漂調整得當,才可反映正常魚訊。
傳統鉛皮已經很少人用了,現在都是鉛墜
二、所用餌料比重不對
餌料的比重不同可影響雙餌在水中的沉降位置,如一開始使用比重小的餌使餌觸底一餌懸起,換上比重大的餌料則可能雙餌均落底。因此換餌時如前后比重不同,浮漂則應作相應調整,如換重餌則減鉛皮,換輕餌增加鉛皮。
餌料的比重跟加水的多少和揉捏度有關
三、主線和腦線過粗、過硬、彎曲、打結
由于主、腦線的切水性越好,線就非得越細不可。因此,盡量在保證釣組安全的情況下選擇細線很重要。彎曲、打結的線很難準確反映出魚訊,必須舍棄。
主線的一種
四、拋餌入水,尤其是滿拋,未將釣竿向回抽壓主線,或壓水后未適當送回
拋餌入水只壓水線不送回,會使浮漂至鉛墜之間的水線呈斜線狀態,不能及時反映角啄吸料的真實情況,從而影響浮漂靈敏度。抽壓、送回水線應以浮漂在水線送回后不再上升為準。
拋餌入水壓水線
五、水下有暗流流動或受風浪作用上下水互移
暗流的流動會推動線組使浮漂沉沒或偏離釣點。在風天較淺的水域水的上層隨風向移動,水的下層則向相反方向流動,垂釣時應盡量逆風釣,因為下風口餌料的有效成分會隨水流向塘內擴散,有利于引魚、聚魚。側風釣時浮漂會因水流作用緩慢下降或逆風漂移。
水流中的浮漂
六、更換的組上的某個部分,釣組未作相應調整
如更換型號不同的魚鉤、轉換,而浮漂與鉛墜未作調整,浮漂的調目就會發生改變,從而影響整套釣組的靈敏度。
七、鉛皮沒壓緊或卷緊
未卷緊實的鉛皮(包括內部加小片的鉛墜),調漂時氣泡藏在鉛皮層之間,待垂的一段時間后由于提竿時水的沖壓力會將氣泡沖出,浮漂就會改變調目下沉,釣魚者會誤以為浮漂“吃水”而如果將浮漂事先浸泡一夜的話基本不“吃水”或者很難察覺。只要調漂時迅速多抖幾次竿,水流就會將鉛皮層內的氣泡沖出,這時調出的漂相才比較精確。
調漂不到位遇到的小魚
八、水中有水草或藻類
當陽光照入水中使水中的水草和藻類產生氧氣,這些氧氣都是細小的,要仔細看才能分辨出來。它們在上升的同時會吸附在浮漂及釣組上,使其屢屢上升,釣魚者很難弄清其真相,產生錯覺。這同水面有浮污一樣,當你以為主線已經壓下水了,其實由于水面浮污較水輕,還會托起釣線造成提竿亂線現象,是水中物質影響了的組及浮漂的靈敏度。
釣位中的水藻
九、調漂時主線未壓入水
調漂時一定要和實釣時一樣主線入水,待主線沉降到位后浮漂才調得準。因為主線的密度通常都比水的密度大,它的重量應由浮漂來承擔,所以主線人水非常重要。
黑坑中釣到的大鯉魚
作為釣魚新手,難免在垂釣中遇到各種問題,以上在黑坑中釣魚新手經常犯的9個錯誤,你中招了幾個呢?歡迎在評論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