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還沒來得及感受春天的氣息,夏天就已經臨近。疫情穩定后的日子,沒有劫后重生的欣悅,也未曾見生機勃勃的百廢待興,處處大病初愈和創后療傷的凋零萎靡,感覺我們想要的春天,似乎根本就沒有來過。 為了寫文章,三個月來強迫自己讀了不少書。因為出于強迫,與其說是讀書,倒不如說是在書中功利的尋找撰文想要的素材。感覺但凡目的性很強的事情,都沒有發自內心的愉悅,如同這速食般的填鴨式讀書,沒有讀書該有的舒緩淡定。翻過各種經濟危機記載、金融歷史故事、各種人物傳記和經典理論,感受最深的是人類前進的曲折艱辛,更讓當下的蕭瑟給人平添恍惚、困頓、迷茫和壓抑。 為了放松一下,不得不換換口味。無意中,翻到了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創作的中篇小說《廊橋遺夢》,于是拿起來重讀。這樣的書,很容易引人進入一個輕松的狀態,于是很快就一口氣讀完。只是二十多年后重讀此書,有了與年輕時候不一樣的體會。 02我清晰的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還是在大學二年級。那時候《廊橋遺夢》正風靡一時,雖然還沒有豆瓣評書,但很多報紙的文學專欄都在介紹,引得心懷憧憬向往的人都紛紛前去購買。聽到這本書,是在熄燈后的宿舍深夜,和女友一起讀完此書的老二信誓旦旦勸大家,你們一定要讀讀這本書。說這話的時候,感覺他的眼光在昏暗的燭光里格外明亮。 于是一個周末的下午,陽光燦爛,受到蠱惑的我和宿舍老大,騎車來海淀圖書城,這里曾經是我們這一代文化娛樂的熱土天堂,就如同現在工體酒吧于年輕人的意義。這本書當時在圖書城很多店面已經賣斷貨,只有一家書店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都是來買《廊橋遺夢》的。 這家書店的老板是個下海的北大畢業生,我們都很熟了,很有能耐,別人都沒有貨了,他卻可以憑借特殊的進貨渠道,坐享一本難求的熱銷紅利。那天我去的時候,他就坐在收款臺后面的老板椅上,手里同樣捧著一本《廊橋遺夢》在看。 那本書很薄,所以基本上兩天讀完,而后又讀了一遍。不是每本書都適合年輕人讀,有些書籍啊,需要用歲月磨礪和生活的經歷去感受,去尋找與寫書人的共鳴。說實在的,當年讀完這本書,對書里所表達的思想情愫,對人物內心的考量,并沒有特別深刻的體悟。因為,沒有滄桑感感的心靈,感受不到心靈的滄桑;沒有厚重感的靈魂,讀不懂厚重的靈魂。 031994年,一群充斥著青春荷爾蒙的年輕男子,一群滿懷芳心幻夢的年輕女子,手里捧著《廊橋遺夢》。他們讀出來的,只是自己眼里人物和心里的故事。他們為作者樸素優雅的文字所打動,為纏綿悱惻的婚外戀所感染,但是大多數的青年男女,其實不懂那對中年男女內心深處,不懂這段露水之緣的悲歡離合,不懂那段故事發生的背后,是在闡釋什么樣的人性掙扎,文化沖突和社會語境。 包括我自己在內,在當時都沒有讀懂作者想表達的,以及主人公羅伯特·金凱德和弗朗西斯卡想告訴我們的。帶著歲月的斑駁色彩,重新讀完《廊橋遺夢》,有一點是肯定的,這是一部需要用生活的滄桑與厚重,才能真正品出真味的陳年佳釀,文學上品。 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本萬花筒,每個人從中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風景。《廊橋遺夢》也一樣,每個人讀完之后,認識和感受不盡相同。不少書評說,它想表達的,包括了人到中年的情感困惑,包括了對家庭生活平淡的無奈與掙扎,包括了對社會組織化的反抗與掙脫,更包括情感、道德、倫理與責任的囚徒困境。但是,在今天的我看來,書里最彌足珍貴的是,展示了人性的真實。 我們的社會,經歷了工業文明和互聯網時代,真實兩個字已經成了稀缺的語境。多數時候,我們都在裝13,一開始是被動的裝,時間久了,就會不由自主的主動裝了。人們都在渴求真實,又都在拋棄真實。 正是真實,讓羅伯特.金凱充滿了洗刷不掉的魅力。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美國人,他上過戰場,見識過生靈涂炭,血肉橫飛,但是從未喪失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他都發自內心的熱愛大自然,熱愛自己的事業,善良寬容的對待他人,包括不辭而別離他而去的前妻。在他身上,看不到從死人堆里出來后附著的變態與戾氣,看不到對世界的憤憤不平和絕望抱怨,看不到任何對生活的冰冷和生命的浪費。 他一生都是那個迷戀世界地理風光,熱愛攝影的單純男人,無論是在太平洋的熱帶雨林之中,還是在千姿百態的地貌風景之間,他最認真的事情,就是用明亮的鏡頭記錄時光,用純凈的眼睛觀察和描寫世界,直到死去。 他真實而善良,用自己的方式善待生活,而且懂得為他人著想并犧牲自我。所以,他對前妻的離去,沒有絲毫的怨言;所以他信守承諾,在離開廊橋之后,有生之年都未曾打擾弗朗西斯卡的生活。但是,他從未改變對弗朗西斯卡的愛與思念,天涯海角,無時不刻,直到死去,他都沒有別的女人。 04而同樣是真實,讓弗朗西斯卡的美麗如此生動。她是一個充滿了對生活渴望意大利女子,遠嫁美國。她的心中,有一個完美的愛情夢想,對一場酣暢淋漓愛情的渴求從未泯滅。即使人到中年,即使婚后生活平淡,家庭瑣屑,她的情感與內心一如少女般的純真。舉手投足和生活的精致細節表明,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家庭主婦,而是一個擁有自我精神世界的雍容貴族。 所以,當看到同樣純真、風塵仆仆的羅伯特.金凱格出現,瞬間點亮了她內心深處的火苗。她對他沒有任何陌生感,因為他們都是那般的靦腆和真誠,這在彼時勢力和虛偽的年代彌足珍貴。一對真誠守望的靈魂,在接下來的四天三夜,盡情的享受一場愛情的洗禮。 沒有淪陷感,也感受不到罪惡。衣阿華州麥迪遜縣,落日余暉照耀下的廊橋,兩個中年男女的激情邂逅,與其說是某種一見鐘情的靈肉融合,不如說是在工業文明的洪流中,兩顆保持著純真如初的心靈,一次穿越時空的相逢碰撞。無論是上帝的安排,還是命運的注定,這都是一場無怨無悔、千古絕唱的生命際遇。 她的真實也體現在,她對羅伯特.金凱的愛,和對這種愛的克制。她其實離不開她眼里的“牛仔”和“豹子”,但是為了丈夫和孩子,為了這個家庭免于陷入縣城廣場上談客的流言蜚語,她選擇了告別羅伯特.金凱留下來。 而一旦選擇了留下來,她就要求自己和金凱,對廊橋的故事不再做任何的勾連,盡管她一生都在愛和思念,直到死去。她最終的選擇,是把這件事情告訴家人,而不是隨著生命的逝去永遠隱藏。這件隱忍心頭幾十年的秘密,選擇在死后仍要道出真相,需要的不僅僅是用勇氣,而是對那種愛的刻骨銘心和永不放棄。 因為她覺得,應該把一個真實的自己,把自己最真實的愛,留在這個世上。只有這樣,生與死,去與留,今生與來世,才有了未曾虛妄,不曾遺憾的真實意義。 05所以,在我的視線里,真實是這本書最打動人心的地方,最不可磨滅的精髓。抹去心靈的蒙塵,才能看懂廊橋的美,才能讀懂那場黃昏落日下的殘夢。閱讀《廊橋遺夢》,你若帶著虛偽的面具,你看到的只是婚外戀,一夜情;你若揭下面紗,回歸自我,你能看到的是真實的人性,真實的萬事萬物,以及真實的你自己。 疫情,相當于給世界一次重啟,讓很多事情回到了本源。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真誠友善的看待這個世界,看待每一個個體。財富,夢想,健康和生命,哪一個才是我們最需要的真實需求;東方體制,西方文明,哪一種才會讓人更真實的活下去。撕下傲慢與偏見,才能看清這個世界真實的面目,找到我們的初心和來路。如果,人類失去了真實,最終的出路,將會走向黑暗和滅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