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的不斷探索和研究,逐漸發(fā)現腸道菌群與多種免疫系統(tǒng)疾病有關聯(lián)。菌群失調,成為了導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也成為了干預疾病的重要手段。下面專家將帶你了解腸道與疾病的關系,幫助你更好了解疾病的根源。 認識你的腸道里的微生物 人體的消化道表面積約為200平方米,相當于一個網球場那么大,這是人體的第一道免疫屏障。一談到腸道,我們可能會想到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它們是人體細胞的10倍,腸道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酵母菌、原蟲等。這些微生物和我們人體是共生關系:微生物依賴我們成為它們的宿主,我們需要微生物構成的屏障幫助我們抵御致病菌。腸道微生物有三類: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其中,85%是有益菌和中性菌,有害菌占據15%。這樣一個平衡狀態(tài)下,免疫系統(tǒng)可以針對致病菌進行打擊,維持著機體的健康狀態(tài)。 疾病起源于腸道菌群失調 很多患病人群最開始可能只是有些便秘、腹瀉,或者食物過敏、精神倦怠、消化不良,有一段時間一直服用抗生素。但是我們的身體在當時就已經遭受了損傷,因為一些環(huán)境、飲食、壓力、濫用藥物等,導致我們身體無法保持細菌多樣性,甚至有些微生物從此消失。由此,你可能會患有“腸漏癥”。這并不是一種罕見疾病,事實上,在這方面很多人都可能會有“腸漏癥”。 腸道粘膜保護著我們身體免受致病菌的侵襲,但是當我們有“腸漏癥”之后,腸道變得有滲透性,一些難以控制的毒素,包括病毒、酵母菌、麩質、酪蛋白等,會進入人體肆虐,造成損傷。由于大規(guī)模的細菌入侵,免疫系統(tǒng)一直保持在警惕狀態(tài)下,可能會出現紊亂情況,隨便攻擊它遇到的所有東西。 《柳葉刀》、《國際胃腸病學期刊》等醫(yī)學期刊的研究都表明:腸漏癥會導致紅斑狼瘡、腫瘤、自閉癥、抑郁、代謝綜合征、帕金森等多種疾病。所以針對這一點,在對于日常用藥方面,也禁止了濫用抗生素。 尋根溯源治療疾病 我們的人體是有一定的復原力,即細胞微環(huán)境,是我們人體中固有的。疾病的發(fā)生,往往代表著毒素入侵,導致慢性炎癥的發(fā)生,進而累積成為重大疾病。修復我們的疾病,我們要從根源開始做起,增加食物多樣性,降低壓力,減少服用藥物,補充有益菌群。這些復原建議,可以讓你在24小時內改變體內的微生物種群,進而開始修復機體功能。 微生物是人體平衡系統(tǒng)的主要參與者 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fā)現,脆弱擬桿菌可以通過支持抗炎功能保持免疫系統(tǒng)的平衡,這個菌株在70%~80%的人體內存在。不過疾病人群體內的脆弱擬桿菌明顯不足,而且這一菌株已經成為了瀕臨滅絕的菌株之一,且脆弱擬桿菌的瀕危和免疫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急劇上升有著直接聯(lián)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