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的勝利,從某種角度上也體現了黃埔軍校治校治軍模式的成功。隨著中國大革命時期形勢的發展,黃埔軍校曾經相繼在全國各地建立過分校。總的來說,革命發展到哪里,軍校也就開到哪里。 潮州分校 1925年3月,以黃埔軍校校軍為主力的東征右翼粵軍,勝利占領潮州。為使隨軍東征的黃埔軍校第2期學生能補習課程,軍校特別在潮安城里籌立分校,稱潮州分校。 4月底,國民革命軍回師廣州平叛,在潮州的黃埔學生也返回黃埔本校,原本帶有臨時補習性質的潮州分校完成歷史使命,相應停辦,這次開辦時間僅有1個月。 時隔半年,國民革命軍舉行第2次東征,再次到達潮州,收復潮汕。東征指揮部恢復籌辦黃埔軍校潮州分校,11月12日開始正式招收學生,12月18日舉行開學典禮。 黃埔軍校潮州分校自1925年12月正式開辦,至1926年年底結束,存在1年時間,共舉辦2期,畢業生有800多人。 長沙分校 開辦于1926年6月12日,1928年7月停辦。原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3分校,后并入南京本校。主要面向湖南、湖北招生,共錄取1000余人。 期間,學員因不滿學校的教學管理,主動離分校到南京本校的有500余人,編為南京本校第6期步兵第3大隊,未離開長沙的一半學員500余人,繼續學習至1928年5月畢業,兩個月后本分校宣布解散。 南昌分校 開辦于1928年5月,1929年7月停辦。 第1分校(洛陽分校) 開辦于1933年8月18日,1945年春停辦。開辦此分校的宗旨是施行本校學員(生)的轉地教育,及對于軍官志愿赴西北服務或屯墾者,施以屯墾教育及軍事訓練。 第2分校(武漢分校、武岡分校) 這是所有分校中最著名的一所分校,其規模與影響也最大。武漢分校在辦學時間上分為3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成立于1926年10月27日,以武昌兩湖書院為校址,接受本校第五期政治科學員入校,并在本地招收新學員。1927年7月分校結束。 1929年4月,錢大鈞再次于武漢建立分校,共教育第七、第八兩期學員。其中第七期順利畢業,第八期于1932年3月并入本校學習。該校于此時結束。 1936年1月復組該校。1937年七七事變后,原中央軍校武漢分校,遷往湖南省武岡,改為中央軍校第二分校,分校主任為李明灝。該分校從1938年至1944年共畢業學員23487人。1945年7月奉命裁撤。 第3分校(成都分校、江西分校) 1935年10月1日創辦于四川省成都市,負責人李明灝、彭武敭等。校址原是四川陸軍小學武備學堂的舊址,招收學員以四川、貴州部隊的初級軍官為對象。南京本校遷移到成都后,該分校并入本校。 1939年3月,改設第3分校于江西省瑞金。抗日戰爭結束后,1945年11月奉命裁撤。本分校成都時期和江西時期,共計有畢業生近2萬人。 第4分校( 廣州分校 ) 1927年初,由于黃埔本校招生人數大發展,黃埔島上的校址顯得過于狹小了。軍校于是在廣州燕塘訓練第7期入伍生,是為廣州分校校址的開端。 1945年10月,本分校奉命裁撤。 第5分校(昆明分校) 其前身是云南陸軍講武堂,1935年稱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昆明分校。抗日戰爭勝利后,本分校奉命裁撤,未完成學業的學員于1946年2月并入成都本校。 第6分校(南寧分校) 該分校是一所政治學校。最初駐南寧,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1分校。 1926年5月16日,在南寧東部原陸軍講武堂舊址成立,負責人俞作柏、蕭越、黃杰、甘麗初等。抗日戰爭勝利后,本分校奉命裁撤,未完成學業的學員于1945年11月并入成都本校,本分校至此結束。 第7分校(西安分校) 1937年下半年,胡宗南部第17集團軍奉命開赴到陜西省鳳翔一帶整訓。沿途招收男女知識青年,編為抗日青年學生隊,隨軍訓練。 為爭取將戰區敵后青年儲備為抗日軍事干部, 1938年1月軍校七分校奉命籌辦,校部在風翔初創,后遷至王曲。 抗日戰爭勝利后,1945年11月,該分校奉命裁撤,未畢業的學員并入成都本校繼續學習。 第8分校(武當山分校) 抗戰時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8分校和第5戰區長官司令部相繼設在武當山下的湖北省均縣草店鎮和周府庵。 1940年2月,學員先后入校,開始預備教育,5月4日補行開學典禮。1945年6月,該分校奉命裁撤 第9分校(迪化分校) 本分校的前身最早是楊增新、金樹仁主政新疆時的講武堂,后改名為新疆軍官學校。1942年初,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巡視新疆迪化(現烏魯木齊),新疆督辦盛世才建議改組新疆軍官學校,納入黃埔軍校建制。1946年9月,本分校停辦。 由于處在特殊的戰爭環境,前線急需基層指揮員,在分校學習的學生受訓時間普遍較短,學期比較靈活,有的甚至僅有兩三個月,在學會某一項兵科技術、戰術后即算是畢業。因此,從分校畢業的各種學生、學員、軍官超過了總校畢業生的數量,共計約有125500余人。 ------------------------------------------------------ 聲明:本文編撰推送屬非商業行為,如涉及著作權問題,請著作權人或著作權持有人與我們聯系,聯系郵箱:3461003623@qq.com(本QQ為工作號,不加好友),我們將妥善處理。轉載請注明轉自“黃埔文化遺產”(ID:hpwhy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