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生 2020-05-04 19:30:07 2019年12月,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冠狀病毒2型(SARS-CoV-2)爆發,傳播迅速。截至目前為止,雖有許多經驗性治療方案,包括現有的和新的抗病毒藥物、類固醇和中藥等,但對于嚴重SARS-CoV-2肺炎的最佳治療策略仍不清楚。 2020年3月下旬,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發布了李太生及阮連國團隊對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2019)重癥患者的一篇簡短報告《高劑量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作為新冠病毒病(COVID-19)病情惡化患者的一種治療選擇》(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as a Therapeutic Option for Deteriorating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在此篇案例報告中,李太生等人報告了3例接受大劑量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為主要治療的重癥SARS-CoV-2感染的肺炎患者,經過治療,3例患者無論從臨床還是影像學表現上都有很好的改善。提示基于IVIg潛在的免疫調節機制和被動免疫的功能,臨床重癥、危重癥患者早期給予高劑量IVIg可能是有益的。 病例介紹病例1 56歲男性,發熱、咽痛2日,最高體溫(Tmax) 38.2 ℃,普通抗病毒及抗菌藥物治療無效。2020年1月22日入院CT提示右側彌散性間質斑片影及胸膜增厚,鼻咽拭子檢測SARS-CoV-2陽性。 患者于入院第5天出現呼吸道癥狀加重,血氧飽和度91%,炎癥指標升高明顯,CT示肺部病變加重。由普通型快速進展為重型。 入院第7天予IVIg 25 g,連續5天輸注。使用當日,患者體溫正常,5天后情況好轉,血氧飽和度恢復至98%,炎癥指標降低,影像學好轉,核酸檢測兩次陰性,于2月5日出院。 患者1自2020年1月19日至2月5日的癥狀,CT平掃和治療 病例2 34歲男性,發熱、干咳10日,Tmax 38.5 ℃,合并高血壓病病史。因呼吸急促就診,查鼻咽拭子SARS-CoV-2陽性。2020年1月29日入院后血氧飽和度90%,實驗室檢查示血小板減少,肌酸激酶(CK)、肌紅蛋白(Myo)升高,CT示雙側多發浸潤及渾濁,評估為重型。立即予IVIg,25 g連續5日輸注。使用第2日,患者呼吸困難癥狀逐漸改善,2月3日復查CT炎癥明顯吸收,核酸檢測兩次陰性,于2月5日出院。 患者2 IVIG治療前后CT平掃 病例3 35歲女性,低熱,咳嗽,1月20日 Tmax 37.3 ℃。鼻咽拭子SARS-CoV-2陽性,診斷為COVID-2019。 1月29日,患者病情加重,出現呼吸短促,血氧飽和度降低,淋巴細胞進一步減少,炎癥指標持續升高,CT見病變范圍增大。由普通型快速進展為重型。予IVIg,25 g連續5日輸注,同時予甲潑尼龍40 mg/d×3 d。使用第一天,患者體溫正常,兩天后血氧飽和度恢復,癥狀改善。復查胸CT好轉,核酸檢測兩次陰性,于2月9日出院。 患者3自2020年1月19日至2月9日的癥狀,CT平掃和治療 病例總結與分析根據患者以輕微或中度的非特異性癥狀發病,結合患者CT影像學顯示病變從肺外帶開始,提示病毒感染之后可出現病毒血癥階段,當病毒引起針對器官和組織的繼發性損傷發生時,包括肺部、心臟、胃腸道等均會出現損傷,甚至可以引起全身的炎癥因子風暴。實驗室檢查主要提示為炎癥指標升高,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基于以上觀察,我們提出了在疾病發展即將或剛開始進入加速階段的時候,有效抑制炎癥的級聯反應,可以使患者免于致命的免疫介導的損傷。 因此,發病早期給予重癥患者每天每公斤體重0.3~0.5 g的高劑量IVIg作為一種有效和安全的免疫調節劑,或可為一種治療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