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系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單側分布、排列呈帶狀的集簇性水皰、伴有疼痛的皮膚病。
[病因] 系由親神經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
[臨床表現] 發病前局部皮膚往往先有感覺過敏或神經痛,伴有輕度發熱、全身不適、食欲不振等前驅癥狀,亦可無前驅癥狀而突然發病。初發皮損潮紅,繼而出現集簇性粟粒大小紅色丘疹,迅速變成水皰。皰壁緊張,內容澄清透明,逐漸變為混濁。皰周有紅暈,水皰極少融合。數群水皰沿神經排列如帶狀,各群水皰間皮膚正常(圖4-2)。 數日后水皰吸收干涸,結痂。愈后遺留暫時性紅斑或色素沉著。
老年、體弱、營養不良或腫瘤患者,易發生非典型皮損,如血拖,壞疽,潰瘍或融合成大皰,分別稱出血性、壞疽性或大皰性帶狀抱疹。僅有紅斑、丘疹而無典型水皰者,稱不
全型帶狀皰疹。有神經痛而無皮損者稱無疹性帶狀皰疹。
神經痛為本病特征之一,在發疹前或伴隨皮損發生,部分患者損害消退后可遺留頑固性神經痛,可持續數月或更久。皮損常沿某- -周圍神經單側分布,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病毒易侵犯肋間神經,故多發于軀干。如侵犯三叉神經上支,則在頭額部出現皮損,并可累及眼球,稱眼部帶狀皰疹,除劇烈疼痛外,可發生潰瘍性角膜炎、全眼球炎,甚至腦炎,導致失明或死亡。侵犯面神經可致面癱。如皮損泛發全身且癥狀嚴重者,稱泛發性帶狀皰疹。
[診斷和鑒別診斷] 根據集簇性水皰,沿神經單側分布,排列成帶狀,有明顯神經痛等易于診斷。須與單純皰疹鑒別。后者好發于皮膚粘膜交界處,皮損集簇性但非帶狀排列,易復發等可區別于前者。
[防治]以止痛、消炎、預防繼發感染和縮短病程為治療原則。
1. 內用藥物止痛劑如阿斯匹林、撲熱息痛等,疼痛非常劇烈時可給杜冷于;營養神經藥如維生素B1、B12、E等;免疫增強劑用轉移因子、胸腺肽;預防細菌感染可用抗生素;對癥狀急劇或老年患者,可用適當劑量的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
中藥以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為治則,常用龍膽瀉肝丸。 2.局部治療2 %龍膽紫溶液,或5 %皰疹凈二甲基亞風液外用。眼部帶狀皰疹可用0.1~0.5%皰疹凈眼液點眼。
此外,還可選用氦氖激光、針刺治療。
3.預防保護皮膚,避免摩擦,預防繼發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