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是操作過茅臺的,也操作過五糧液。 五糧液15塊錢的成本,是塑化劑和八項規(guī)定鬧得最兇的時候買入的,持有三四年,在57塊錢清空。 這段操作,在雪球上只記錄了賣出,沒有記錄買入,原因是我入雪球較晚,是2015年3月中下旬才開始發(fā)長帖的。 有考證癖的朋友,勿怪。 貴州茅臺是在股災中買入的,從220塊錢開買,買到200,買到180,后來跌到了160,沒有錢了,作罷。股價漲到320元附近后,抽出一部分本錢。再后來漲到470元,清倉。 關(guān)于茅臺的操作和思考,雪球《操作實錄》系列短帖中均有記載。 茅臺市盈率估值過了30倍之后,市場上多空觀點分化。看多的大V很多,如微博上的但斌先生,雪球上的唐朝先生。看空的大V也很多,比如那些深套在創(chuàng)業(yè)板上的人們,幾乎都是。 TTB不看空,但是偏謹慎。 我的分析很簡單——逆向思考一下: 按照樂觀者的分析,茅臺17年凈利增長至少50%(在此基礎上的估值是30余倍吧),18年至少30%,19年至少20%,這樣一算,不出三年,如今30余倍的估值就又下降到了20倍上下。而茅臺合理的估值,應該是30倍,所以當前估值相比于兩三年后,便宜。 但這種推算,是站在兩點假設之上的: 1、明年、后年的業(yè)績推算,必須正確; 2、到時茅臺的估值必須還得保持在至少目前的水平上。 這兩點若有一點達不到,則意味著今天的茅臺股價相比于兩三年后的股價,就有可能是折價。 對第1點,我也認為大概率是可以達到的,但兩三年的業(yè)績好推測,兩三年后的業(yè)績呢,還能這樣樂觀嗎? 對第2點,我認為也有可能實現(xiàn),但必須保證樂觀氛圍,否則憑什么就能認為它一定可以保持當前的估值水平呢? 很多人動不動拿可口可樂或美國其他酒類飲料企業(yè)的估值對標中國的茅臺,典型的說法:為什么中國的茅臺就不能有那么高估值呢? 嘿,別忘了,美國的股市現(xiàn)在也是走了八九年的大牛市,焉知它給酒類公司或可口可樂公司的估值就永遠這樣——永遠正確呢? 事實上,茅臺歷史的估值中值是20倍,最低到達到過7、8倍,目前的30倍估值,說是樂觀不為過吧。 如果靜態(tài)地看,現(xiàn)在的茅臺股價已經(jīng)稱得上輕微泡沫了;即便是動態(tài)地看,現(xiàn)在的茅臺股價也稱不上便宜了。 安全邊際的含意實質(zhì),就是折價。 沒有折價,就沒有安全投資。 七八倍的茅臺你不敢買,三十倍的茅臺你就拉倒吧。 當然,從低位一直持有到現(xiàn)在的,似乎可以例外,但因為成本的問題,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錯覺,即:反正我成本低,再跌回去,我也不怕的。或者:反正我是長線持有的,經(jīng)得起其中的波折,十年后的股價相比于今天,一定是有便宜可賺的。 猛一聽,都對,細分析,都錯。 投資者需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忘掉成本。你對手中持有的標的進行買賣,是根據(jù)標的目前的投資價值決定的,不是根據(jù)你持有的成本。 長線投資者也不是永遠不賣。 這些都是常識,不想多說。 對于騰訊的思考,與此相若。 目前的市值相比于16年的利潤,估值七八十倍;相比于17年,可能只有四五十倍。 正如唐朝先生提醒的:3.1萬億除以700億不等于80。 我對3.1萬億不感興趣,對700億不感興趣,對80不感興趣,甚至可以說我對上邊這個算式本身就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明年呢? 明年還能保持50%的增長嗎? 后年呢? 后年還能保持50%的增長嗎? 大后年呢? 還能保持50%的增長? 這段話,包含著兩個問題: 1、騰訊的凈利增速,能永遠保持這樣的高增長嗎? 2、如果不能,你能指望市場永遠給它這樣的高估值嗎? 如果上邊兩個假設(提問)有一個實現(xiàn)不了,今天400塊港幣的騰訊股價,相比于兩年、三年之后,有多少收益可言呢? 當然,也都可能實現(xiàn),但保守精神哪里去了? 價值投資者不大多都是喜歡打折嗎? 在這里,我再強調(diào)兩點: 1、我對茅臺和騰訊的企業(yè)基本面,沒有任何的悲觀——相反,我非常樂觀。 這個結(jié)論,不是我看哪個人的財報分析文章得出來的,這是我用大姆腳指頭思考出來的。 股市中股票雖多,但真正的好企業(yè)就那幾家。 邱國鷺關(guān)于投資,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叫:寧數(shù)月亮,不數(shù)星星。 月亮和星星的差別不是一點兩點。 不用拿放大鏡和卡尺,我們就能分得清誰是月亮誰是星星。 但這個樂觀并不代表我就在任何時候任何價位上都能追捧它們。 為什么呢? 請看下邊第2點。 2、在分析財報和做好投資之間,還有一個交易理念做橋梁的問題——好的企業(yè),并不一定能成就好的投資。 同樣一只股票,樂觀的時候給五十倍估值,認為五十倍估值是合理的,悲觀的時候給十五倍估值,認為十五倍估值是合理的——這樣的投資心理,是錯誤的。 投資者的交易心理不是高大上的東西,就像企業(yè)財報不是高精尖的東西。它就像雞巴長在你的身上一樣,用好了,讓你爽,用不好,麻煩你一輩子——你喜歡它,它存在;你不喜歡它,它也存在。 你是人,你就有人的心理;你不是人,是神,對不起,你也有神的心理。 神,也得記住一件事:千萬千萬不要被短期情緒控制。 失態(tài)事小,心理失衡事大。 寫到這里,忍不住談談我對財報的看法。 企業(yè)的財報應不應該讀? 絕對應該! 是不是讀好了財報就一定能做好投資? 絕對不是! 有這樣想法的朋友,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 如果是神的話,你上天上呆著吧。 我這里,恰好有個手頭上的案例—— 我們這里盛產(chǎn)煤炭,縣內(nèi)監(jiān)獄特別多,以前關(guān)押的犯人就在監(jiān)獄開設的煤礦里服刑(勞役),后來司法體制改革,監(jiān)企分開是紅線,所以這些司法系統(tǒng)的煤礦需要就一次性轉(zhuǎn)讓給某國有能源公司。 能源公司為了以合理價格接手這些煤礦,組織了浩浩蕩蕩的財務專家、審計高手,分赴各礦進行資產(chǎn)債務核算。 省略掉其中的波波折折,最終雙方以都能接受的價格愉快成交。 事情到這里,該皆大歡喜了吧? 非也。 交易完成一年后,問題出現(xiàn)了:煤礦附近的村民圍堵了能源公司的大門,原因是最近三年的塌方補償該增補“通脹款”了吧。 通脹款是什么東東呢? 原來,當年監(jiān)獄在開設煤礦時,給當?shù)剞r(nóng)民的占地賠償標準制訂出來后,又給當?shù)厝罕娺_成過一個補充協(xié)議:以后每三年,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增加20%—50%的補償款,用于彌補通貨膨脹的損失。 因為是二十年前,協(xié)議沒有規(guī)范的正式文本,頂多只有當?shù)卮逦捅O(jiān)獄開協(xié)調(diào)會后達成的一份非正式文件,甚至有幾個村,直接只有口頭協(xié)議。 但二十年來,大家一直是這樣遵守執(zhí)行的。 這下子能源公司傻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監(jiān)獄以前跟群眾還有這樣一份“非正式”協(xié)議。 怎么辦? 不承認? 那好,你挖不了煤! 這件事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 一年前這家能源公司高薪聘來的那些財務專家都是酒囊飯袋嗎? 顯然不是。 這實際上是閱讀財報永遠無法避免的事情:企業(yè)的經(jīng)營涉及到方方面面,財報呈現(xiàn)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所以財報是永遠無法完全充分反映一家企業(yè)真實的經(jīng)營情況的。 僅靠看幾份財報就來決定投資決策,而忘記了價值投資者最重要的懷疑和保守的精神,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當然,財報作為一項排雷的工具,還是非常管用的。 也就是說,當財報反應這家企業(yè)有問題的時候,這家企業(yè)大概率是有問題的;當財報反應不出這家企業(yè)有什么問題的時候,這家企業(yè)并不一定沒有問題。 就像測謊儀,只能給出排除性證據(jù),而不能給出肯定性答案。 財報高手,不會不知道這一點吧。 財報是好東西,但不要迷信它。 今天只教大家怎么投資,怎么看待財報,沒教大家怎樣做人——看情況,如果有需要的話,我也可以教教。 當然,別指望我講出什么高精尖的東西——做人和投資是一樣的,首要的是先堅守住常識,在常識的規(guī)范之內(nèi),才有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我目前只是小學生的水平,還不敢突破常識。 此文算是對唐朝先生今天《口水文》文章的回應。 我覺得干干凈凈談問題比較好。 對動機和人品之類的問題,我建議點到為止即可,不多做揣測,更不應刻意放大攻擊。 對不起,蹭流量了。 結(jié)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