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絲綢之路(Silk Road)的定義描述以及路線圖,說法五花八門,前后矛盾,沒有一個權威的論述(還有水上絲綢之路之說)。但通常絲綢之路指的是西漢以后歐亞大陸之間的通商道路。Silk Road一詞最早來自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于1877年出版的“中國,我的旅行成果”一書。西安絲綢之路起點雕刻。 現在講的絲綢之路,大體上包括從洛陽到羅馬帝國的都城亞歷山大和君士坦丁堡,穿越十幾個國家的幾條數千公里路線。分東段,中段和西段,每段又有中線,南線和北線,錯綜復雜。 2006年,包括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5個國家聯合將絲綢之路申遺,但跨越路線過長,所留遺跡過少,最終2014年6月,僅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3個國家的路段以“絲綢之路起始段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之名登錄世界文化遺產,包括3個國家共33個遺產點(中國22處,哈薩克斯坦8處,吉爾吉斯斯坦3處)
開拓歷史: 權威說法,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張騫的二次“出使西域”。西漢時期,北方強盛的匈奴對西漢國土造成巨大威脅,漢武帝為聯合被匈奴從河西趕到西域的大月氏人,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張騫于公元前139年從長安出發(也有說從臨洮出發),中途被匈奴虜去十年,先后抵達大宛(貴山城),大月氏,最終抵達大夏的藍氏城(今阿富汗的巴爾赫),雖沒能說服各國聯合抗匈,于公元前126年返回長安(歷時14年),卻帶回了大量沿途見聞和物質。張騫于公元前119年再度西征西域,帶去大量絲綢,可謂真正的絲綢之路的開始。張騫墓位于陜西漢中城固縣城西3.5公里的饒家營。 西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西安)。 東漢時期,班超于公元73年又重新打通隔絕58年西域,使團的西域路線比西漢更向西部挺進,抵達大秦(羅馬)和波斯灣。此后羅馬人很快就加入到這條商道中,從阿薩息斯王朝,貴霜帝國和阿克蘇姆帝國手中轉手取得的中國絲綢。絲綢之路這條商道才被迅速拓展開來。我國最早的寺院,東漢時期的洛陽白馬寺。 魏晉南北朝,國家分裂,戰亂不斷。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絲綢之路開拓,但漢代以來的絲路從未間斷。特別是佛教文化的傳播非常廣泛。 隋唐時期,絲路空前繁榮,也開辟了許多新的西域路線。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北方墓葬中,常出土有騎駝,牽馬胡俑,都表明當時絲綢之路上商業活動的繁榮景象。 唐玄裝的西域取經之路,也有相當長一段是沿著絲綢之路行軍的。 絲綢之路東段: 現在說的絲綢之路,大致上分為東段,中段和西段,每段又有幾條不同的路線。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和陽關,為漢代已經開拓的絲綢之路。玉門關和陽關通常被認為是“西域”的分界線。位于敦煌附近的龍勒縣境內,皆為重要軍事關隘的屯兵之地(這里并不是長城的兩個關隘)。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如今只剩下土夯,世界遺產點(陽關遺址基本已經不存在)。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如今是著名的衛星發射基地,以前這里的西北部有個著名的”鎖陽城“,這是一個始建于漢代,興于唐代的古城。名字來源于當地盛產的鎖陽草。1524年嘉峪關閉關后逐漸廢棄,現在只剩下土夯遺跡,世界遺產點。 東段中還有一條從蘭州經青海到塔里木盆地的“青海道”。這是十世紀末期,北宋王朝為繞開地處河西走廊的西夏的領土,而繞道開辟的一條新的東段商路。這條路段基本沒能留下遺跡,包括古老的“伏俟城”(青海共和縣石乃亥鄉)。 佛教藝術與絲綢之路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漢代開拓了絲綢之路,佛教才在兩漢時期開始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絲綢之路的遺產點也包括了許多石窟,這些石窟基本都是雕刻佛像的遺跡。其中敦煌莫高窟不僅是我國石窟藝術的最高杰作,也出土了大量絲綢織品實物。但可能莫高窟已經單獨早在1987年第一批列入世遺,并未包括在絲綢之路遺產點中。 敦煌壁畫中的張騫出西域圖。 絲綢之路中段: 絲綢之路的中段從玉門關,陽關到“蔥嶺”(新疆,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一帶的帕米爾高原地帶)。漢代行走的中線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庫車,阿克蘇,喀什(疏勒)到達位于費爾干納盆地的當時的“大宛國”首府“貴山城”,今塔吉克斯坦的苦盞(Khujand)。 樓蘭是漢代絲綢之路的重要要道。這個位于如今被稱為“死亡之谷”已經干沽的羅布泊西北岸的荒漠地帶,在漢代卻是一個西域文明小國的首府。如今古城遺跡已經淹沒在沙漠中,留下無數千古之謎。雖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能只剩土夯,未能列入絲綢之路的遺產點。 樓蘭北部位于吐魯番附近的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保存相對好些,列入了絲綢之路遺產點。新疆所有列入世遺點的地方也都位于這條中線上。 中段的南線,也是漢代最早開拓,從陽關南邊繞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經若羌(鄯善),和田(于闐),莎車等至蔥嶺地區大夏首府藍氏城。這條路線上原本有很多古城,但都已不存在。新疆境內的主要古城分布圖。 中段的北線雖然漢代也有開拓,但真正作為絲綢之路主干道的應該是隋唐時期。由于中段的中線和南線都是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行走,道路非常艱難。北線雖然路程較遠,但相對行軍比較容易。北線從敦煌經伊吾(哈密),庭州,烏魯木齊,弓月城(霍城),砕葉(托克瑪克)至怛羅斯。 絲綢之路西段: 西段是隋唐以后才逐漸開辟的,是中段向西的延伸,所以也有三條線路。中線和南線在伊朗的馬什哈德匯合后向西經斯羅,大馬士革抵達亞歷山大。而北線則是從怛羅斯向北,經俄羅斯的薩萊,薩克爾,繞過黑海最后抵達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亞歷山大燈塔遺跡(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
|
來自: 老范藏書閣 > 《河西走廊及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