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建立新朝后,劉姓諸侯王沒有遭到屠戳,王莽只是將他們的爵位加以貶降、褫奪。 王莽末年,天下大亂,劉秀與兄長劉縯,是很早一批參加起義的劉氏皇族,兄弟倆能力出眾,率眾抗擊王莽軍隊,節節勝利,開創出大好局面。河南地區豪杰大多數都擁戴劉氏兄弟。 為統一力量,也為各自的前程,成分復雜的起義軍召開會議,推舉共主,稱帝建國。劉縯深孚眾望,但他為了反莽大業,堅決推讓帝位,由族兄劉玄稱帝。 (劉縯、劉秀攻城圖) 劉玄懦弱無能,受到部分別有用心之人操控,將戰功卓著的大司徒劉縯處死。 劉秀韜光養晦,暫時贏得劉玄的信任,劉玄封其為破虜大將軍,前往河北,招撫割據軍閥,劉秀帶著數量不多的軍隊,來到形勢復雜的河北。 幽州牧苗曾割據冀北,冀中廣大地區,則由稱帝的王郎占據,而冀南區域,遍布著銅馬、高湖、重連、五樓、富平、獲索等流民武裝集團。 面對復雜的形勢,看著手中少得可憐的兵力,劉秀有一種前去送死的感覺。 然而,成大事者不畏艱難。 劉秀想到在河北真定地區,原真定王劉揚,擁兵十余萬人,力量較強大。 (劉秀安撫河北各地) 真定王劉揚的來歷劉揚是漢室宗親,《漢書.地理志》載:“真定國,武帝四年置,屬冀州,戶三萬七千一百二十六,口十七萬八千六百一十。”《漢書.諸侯年表》載:“封常山憲王舜之子平為真定王”。 真定國轄四個大縣:真定縣(治在今河北省正定縣南),藁城縣(治在今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南),肥累縣(治在今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西部),綿曼縣(治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北部)。 真定王延續六代:頃王劉平(前114年-前89年),烈王劉偃(前89年-前71年),孝王劉申(前71年-前38年),安王劉雍(前38年-前22年),共王劉普(前22年-前7年),劉揚(前7年- 6年)。 西漢王朝覆滅,諸侯王的日子也不好過。《漢書.諸侯年表》載:“綏和二年,王揚嗣,十六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廢掉了諸侯王的身份,并不影響真定王劉揚家族在本地的勢力,在天下倒莽浪潮風起云涌之際,真定王劉揚趁勢聚起一支隊伍,人數達十余萬人,當時邯鄲王郎政權,勢力很大,劉揚投靠王郎,暫求發展。 政治聯姻,劉秀借勢做大劉秀身在河北,身份是更始政權的大司馬,受命招撫河北群雄。可事情很難做,想要人聽命,自身須有實力,話語權從來離不開實力。 此時,王郎政權與更始政權是死對頭,這似乎預示著真定王劉揚與劉秀是天然的敵人。 但成大事者眼光必然與眾不同。 劉秀認為劉揚可以被爭取過來,他派驍騎將軍劉植,按照事先編好的說辭,前去游說劉揚。游說很成功,劉揚率軍投靠了劉秀,還將天生麗質的外甥女郭圣通,嫁給劉秀為妻。 (郭圣通) 《后漢書.劉植列傳》:世祖遣植說揚,揚乃降。世祖因留真定,納郭后,后即揚之甥也,故以此結之。乃與揚及諸將置酒郭氏漆里舍,揚擊筑為歡。” 政治人物的婚姻,從來就不是簡單的男婚女嫁,背后充滿著利益互換的交易。 劉秀的這樁買賣很成功。 “因得進兵拔邯鄲,從平河北。” 與劉揚攀姻親,劉秀取得河北地方豪強勢力、官僚集團的支持。劉秀的力量壯大起來,并以此為資本,滅王郎,叛更始,敗赤眉。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劉秀降服河北的銅馬諸部流民集團,建武元年(公元25年),劉秀進一步掃平河北各地的武裝割據勢力。 同年六月,劉秀在鄗(治今河北高邑東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定都洛陽,建號“漢”,年號“建武”。 (光武帝劉秀) 友誼不長久,劉秀打壓真定勢力稱帝后的劉秀,與初到河北時相比,力量不可同日而語,王朝已經建立,前景一片光明。 劉秀準備進軍關中,背后忽然傳來壞消息:真定王劉揚造反了。 真定王劉揚為什么會背叛劉秀?從史書惜字如金的描寫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個中原因:
昔日劉秀在河北,前窘后興,很大程度上,依賴了劉揚的力量。這種救世主的角色,令劉揚飄飄然,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才是登基坐殿的那個人,哪怕劉秀成為皇帝,劉揚在骨子里還是瞧不上他。
以劉揚為代表,河北地方豪強勢力,在劉秀看來,并不能完全信任,他們初降更始皇帝劉玄,再降邯鄲王郎,三降劉秀,可謂是反復無常,左右搖擺。 沒有節操,沒有堅守的人,便沒有信用,劉秀的懷疑有著充分的感情理由。 對劉揚的叛變,光武帝劉秀使出雷霆手段,速戰速決:建武二年春,遣騎都尉陳副、游擊將軍鄧隆征劉揚,劉揚閉門自守。緊接著,劉秀復遣耿純持節,曉諭幽、冀等地,協從叛變者,只要歸降,不予追究責任。 耿純也出自真定王族,他便利用這重身份,詐劉揚來到館舍見面。劉揚還是自信滿滿,看到耿純只帶著百余親兵,他便麻痹大意,前去會面。一朝大意,將命丟在館舍之中。 劉秀好手段,先穩后除真定勢力劉揚被誅殺后,劉秀立即冊封劉揚之子劉得襲封真定王爵,并在第二年冊封郭圣通為皇后,立其子為太子。 他要向真定勢力表明:自己是恩怨分明的人,劉揚有罪要伏法,真定家族其他人是無罪的。 這一切還是出于穩定后方的需要,畢竟劉秀稱帝后,掌控在手中的地盤,只有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關隴地區、巴蜀地區、江南仍處在割據狀態。 帝王最是無情,所有人都是他們手中的棋子。 隨著各地割據勢力陸續被消滅,中國再度歸于統一。劉秀借故將真定王劉得的爵位,降為真定公,建武十七年,又廢掉皇后郭圣通。 《后漢書.皇后紀》:其后,后以寵稍衰,數懷怨懟。十七年,遂廢為中山王太后。 郭圣通就這樣稀里糊涂,被廢掉了,而廢后的理由,太差強人意了。 劉秀的廢后詔書,羅列郭圣通的劣行,是欲加之罪。劉秀真正的意圖,是要借故打擊外戚集團,而郭氏背后的真定王族,勢力龐大,形成了強大的圈子,將來定會對新君產生不利影響。 (宦官集團) 結語真定勢力在劉秀的強力打擊下,漸漸變得微不足道。“女主干政,權移外戚”的隱憂似乎被清除,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劉秀沒想到,自己能活到六十二歲高壽,后代子孫卻個個短命,娃娃皇帝一連串,江山還要姓劉,娃娃皇帝交給娘,也是無奈的選擇,可皇帝會長大,親政與攝政發生嚴重沖突,皇帝環顧四周,沒有可信任的文臣武將,只有成天圍在身邊的閹人,才是值得信任的。 圍繞著皇權,皇帝、外戚、宦官三方勢力相互角逐,國家被撕扯著,空氣污濁不堪,統治階級只顧自己爭權奪利,哪管天下黎民的死活,東漢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下坡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