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心態的改變是撬動多骨諾牌效應的第一張牌,當你多年后回首的時候發現,命運的齒輪早在改變心態的那一刻就已改變軌跡。當然心態改變是第一步,后面還有很多步要你自己去走。今天我們就聊聊心態改變這件事。 01.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自我接納不是說“我這樣就挺好”,而是“我知道我是這個樣子,我接受它”。自我接納不是無視身上的缺點,不思進取,而是不勉強自己,不苛求自己。 點擊加載圖片 一個自我接納的人可能覺得自己的身材不夠好,但她依然喜愛自己的身體和外在。若她想要馬甲線或是讓身材變得更好,她是相信自己能夠改變,并將想法付諸行動的人。 一個人能自我接納的人,會在現有認知之上建立起具體清晰的目標,而不是抱怨現實,接受現狀,不再努力。 02.不要那么在意他人的評價 以前小的時候,我特別在意父母的評價,算是很會察言觀色的孩子。 為了得到父母的贊賞和關注,拼命努力,只希望他們開心。但是越長大越發現永遠要滿足別人的期待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情,而且很不開心。在去做令別人高興的事情時,別人的觀點會和你內心的本我產生沖突與矛盾,痛苦就產生了。用透支自己換取別人的滿足,真的太累了,慢慢你就變成一個討好型的人。 點擊加載圖片 你越在意別人的評價,別人的評價就越能傷害到你。 當別人出于善意給你提建議的時候,我們就一定要接受嗎?特別是建議來自父母。 我覺得也不一定。雖然父母的生活經歷和閱歷遠勝于我們,但是時代在變化,他們那時的理論并不一定適合我們的情境。 若我覺得在某一問題的處理上,父母能給我好的建議或者他們曾經有過成功經驗,我是會主動和他們聊。聽他們為什么會這么做,聽他們的行為動機等等,但最后做決定的人只會是我自己。 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人生大部分事情,兩句話就可以解決:關你啥事和關我啥事。”想想還挺有道理的。你的人生,還是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03.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不僅自己生氣,還會把事情搞得糟糕。如果你也在為此煩惱,試試ABC理論,它也許能幫助你緩解情緒失控帶來的困擾。 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他認為發生了事情A ,人們對A有不同的評價和解釋,我們稱為B,因為B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行為結果,稱為C。 點擊加載圖片 通常人們認為是A直接導致了C,但其實是B導致了C。這也是為什么一件事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 事件的本身并不影響人,人們只是受了對事物看法的影響。苦難本身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每個人都會在成長、工作、患病、衰老、家庭和死亡中感受到。比如:你考試失敗了,你是覺得自己太糟糕了,還是看到這次比上次有進步,說明復習已經有了效果;如果你失戀了,你是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還是明白你們都沒錯,只是兩個人不適合或是相遇的時間不對。 我們總會經歷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才是最重要的。 04.變得獨立,敢于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這里的獨立是精神上的獨立,就是相信自己可以處理好事情,并為自己負責的想法。很多人總有一種托付心態,想要依賴別人。在我們小時候,我們依靠父母,當我們長大了,你又想趕緊找到一個人,讓對方為你負重。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法則就是學會自己為自己負責,那種從自己內心里生長出力量的感覺,才是人生活的底氣。 點擊加載圖片 你越是害怕,越是退縮,就越是軟弱,想要做出改變,先試著培養自己這4種心態,改變不會一蹴而就,但是“求戰者安”,那些經歷的快樂和痛苦最后都會沉淀在生命當中。當我們積極、勇敢地面對生活,改變才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歡迎關注@城堡小姐Castle ,用寫作記錄觀點,在成長的路上,步履不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