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后備急方》治瘴氣疫癘溫毒諸方第十五: 《肘后備急方》治百病備急丸散膏諸要方第七十二: 其中這個“姚大夫辟溫方”還被孫思邈收錄在了《備急千金要方》中,而且它只用了三味藥材。這里三味藥,一個叫藁本,一個是白芷,一個是川芎。 川芎的性質是祛一切風,可以把所有的風都擋在外面,有時候我們用川芎治療風性的頭痛,還有我們在養血的四物湯里面也有川芎,它也叫做血中氣藥,就是在血中走,亦可行氣的藥。可行氣、活血與祛風,所以川芎在祛風中是最重要的一個藥材之一。 而白芷呢,也很善于祛風,它同時還可以燥濕、活血和排膿。 藁本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祛太陽經風的藥,我們身體第一層防御叫做太陽經,太陽經的風祛除最好的一種藥就是藁本,它有祛風散寒,還有除濕止痛的作用。 用法是把這個三味藥一起研磨曬干,所以先要把它們搗碎,搗碎了之后研磨成粉。因為以前研磨時要加水,會有點濕,所以用磨子把它磨成粉后再曬干,曬干后放在瓶子里。就這三味藥的藥粉放在瓶子里,到要用的時候,在里面加上一點滑石粉。把它放在一起后,不是直接拍在身上,而是把它放在紗布里包起來,然后用紗布去沾身體。 《備急千金要方》第九辟溫第二: 《白蛇傳》里面,白蛇它變成了一個娘子跟許仙一起,法師為了讓它現出原型,用的是什么呢?用的就是雄黃酒!白蛇精是一個邪靈,跟病毒都是屬于一類的,當碰到雄黃這一類藥的時候,它就會被逼出來。但是雄黃本身是毒性蠻大的一味中藥,所以目前一般是不用它的。 麻油涂鼻除涂抹藥物之外,還有一招特別有意思,就是把油涂抹在鼻孔里面。很多明清時代的醫書中,比如《山居便宜方》、《古今醫鑒》、《急救良方》、《壽世保元》、《萬氏濟世良方》、《串雅內外編》、《松峰說疫》等等都記載了這么一條: 凡入溫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則不相傳染。既出或以紙撚,探鼻深入,令嚏之為佳。 進入病人家之前,用芝麻油涂抹在鼻孔中,出來后能打個噴嚏,把油擤出來最好。那這么做的原理是什么呢?這個麻油就是芝麻油,本身有個特性叫做芳香辟穢,它的香氣本身就能夠辟除污穢之氣。用這個方法最關鍵的就是它在涂抹了之后,從外面回來的時候一定要探鼻取嚏。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因為我們當麻油涂到鼻腔之后,我們知道鼻腔的內腔里面是彎曲很長,里面有很多的鼻毛,當我們放了麻油之后,麻油在呼吸的時候就把空氣里的病毒粘住了。這個病毒離開了人體,特別是離開了唾液之后,能存活的時間很短,而它在麻油的表面上附著就不容易存活,所以在處于一種靜止狀態的時候,你打一個噴嚏,把它們全部噴出來,這樣的話它就不會真正進到身體。 香囊 : 草藥除了直接涂抹在身上之外,也可以隨身佩戴。我們都知道古人特別愛用香囊,把其中的香料換成草藥的話,不僅實用而且美觀。這里給大家介紹一款非常經典的辟瘟香囊。它里面一共有八種成分,每種成分你只要把它等份地混在一起,搗碎了之后就可以做成了。那么這八種成分是:沙姜、細辛、羌活、蒼術、柴胡、荊芥、吳茱萸和大黃。 羌活,屬于辛溫解表散寒,多用于在瘟疫剛剛初起的時候。蒼術是用來除濕氣,在這一次的肺炎中是一個必用之藥,它對祛濕氣、驅瘟和避穢的作用特別的顯著,所以我們基本在很多的配方,不光是外用的,還有內服的藥中,都會用到這一個藥。 細辛,可以祛風散寒、止痛,同時可以溫肺化飲通竅,什么意思呢?就是它可以溫暖你的肺臟,在肺里面如果滯留了一些水分,就叫做飲,可以把它化掉,然后可以通竅,可以把肺泡、支氣管、細支氣管、一直到鼻腔,可以把它打通,但是內服的話是有毒的,所以大家要非常小心。我們在臨床用的時候有句話叫,細辛不過錢,就是用量在藥里面是不過一錢的,但是作為芳香的香囊里面用這個藥,它的香味非常的正。 沙姜在廣東人,或者南方人來說很喜歡這個藥,廣東人有一道菜叫沙姜雞,沙姜燉的雞味道特別好,因為沙姜本身有個溫中化濕的作用,還可以行氣止痛,在這次瘟疫中也能夠在除掉穢氣和惡氣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是在飲食中跟雞一起燉可以養胃,起到保護脾胃很好的作用。 再來介紹一下荊芥,荊芥的香味也很好聞。加一點點,香味就能夠散發出來。它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除了祛風解表,發散風寒,還可以行氣寬中,對于脾胃不是很好的時候,吃荊芥泡的茶能夠讓腸胃舒服起來,外用的時候我們主要是取它的香氣。 吳茱萸是一種植物的種子。它有辛散苦泄的作用,性質比較偏熱,可以祛掉寒氣。而現在研究發現吳茱萸有非常強的抑菌的作用。 柴胡,它可以和解表里、疏肝、升陽,去腸胃中的結氣,就是積聚在腸胃中的硬結,對飲食的積聚有很大的散解作用。在寒熱邪氣,還有推陳致新這方面,柴胡都是首屈一指的,所以在治療瘟疫病中,一般柴胡是必不可少的。 熏香 :除了的懸掛香囊的方法之外,還有一種辦法,可以更有效地給空氣消毒殺菌,那就是熏香。這種其實比我們現在用的消毒水、酒精來得更好,因為那些東西散發出來的味道非常的刺鼻,但是熏香可以達到靜心安神的效果。在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里,就有超級多的避瘟疫的熏香配方。比如說“太乙流金散”,在遭遇瘟疫的時候,把藥材裝進袋子里,就可以在院子里燒,也可以給感染了瘟疫的病患熏香排毒。 《備急千金要方》第九 辟溫第二: “太乙流金散”辟溫氣方。 “殺鬼燒藥方”辟溫氣。 還有“虎頭殺鬼丸”、“辟溫殺鬼丸”、“雄黃丸”等等,都是把藥材和蜜蠟,也就是不透明的琥珀,合在一起做成藥丸,在屋內或者庭院里焚燒,也可以放在香爐里做香薰。 但是現在有一些藥材實在是難找,那現在有什么藥材是比較容易取得,適合在家里焚燒的呢?熏香的藥材最經典的就是艾葉,艾葉的神奇之處就不多說了,使用的時候可以加一點點沙姜、蒼術和羌活,這三樣東西做香囊的時候是用得著的,因為它有一個芳香的氣味,用作熏香也非常的好。往往我們是用艾葉做主角,然后上面適當的加一點蒼術、一個羌活,就可以點著了。你只要在邊上點著,不用一分鐘,看到有一點火星出來,就好啦! 藥方剛才說的都是草藥外用的方法,其實我們對中藥最普遍的認識還都是內服的!古代的醫書里也有很多預防瘟疫的藥方。大家可能聽說過過年要喝“屠蘇酒”,這其實原本是《肘后備急方》里記載的避瘟方子。據葛洪寫道,這是神醫華佗的藥方,后來孫思邈和李時珍都在書中引用了“屠蘇酒”的方子,并且說“一人飲一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把藥渣放到井中,能每年都喝,一輩子沒病。后來在大年初一喝“屠蘇酒”就演變成一種過年的習俗。 《備急千金要方》第九辟溫第二 大黃(十五銖),白術、桂心(各十八銖),桔梗、蜀椒(各十五銖),烏頭(六銖),菝(十二銖),上七味咀絳袋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懸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平曉出藥,置酒中煎數沸,于東向戶中飲之。屠蘇之飲先從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飲一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飲藥酒得三朝,還滓置井中,能仍歲飲,可世無病。當家內外有井,皆悉著藥辟溫氣也。 這個顯著就特別神奇了,一輩子不得病,反正老韓是沒試過! 如果您覺得本文不錯,請轉發點贊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