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方劑、配伍,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藥學》、《脾胃論》、《中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讓中國人都懂一點中醫,讓中醫前輩的好方子、好經驗流傳于世,這就是我,一個普普通通中醫人的心愿。 為了這個心愿,我再累也是值得的。 今天,我給你說一個小配伍。這個小配伍,是我以前在集中研究整理現代臨床家驗方驗案的時候,悉心收藏的。它的創制者,姓趙,是一位去世多年的中醫臨床家,曾經拜前清御醫后裔為師,是我國福建一帶老一輩的中醫人。 它能干什么呢?就是專治因故不愛吃飯、胃口不開,吃什么都沒食欲。你來看一下: 麥芽30克,谷芽30克,雞內金、山藥各15克,黨參15克,甘草5克。四味藥放入一般的藥罐里頭,用清水來浸泡藥物,水面超過藥面一寸左右,然后放在火上來熬。沸騰后繼續煎煮5分鐘后即可。不要煎得太久。喝這個藥湯,每日一劑。 對這個配伍,我以前深有體會。 有一回,我有一個同事,換季的時候不小心得了一場重感冒。別看他是搞醫的,遇見自己生病了也懵!怎么辦?去醫院輸液了。 幾天下來,錢沒少花,雖然病好了,但是很明顯食欲下降,吃什么東西都沒胃口。老婆給他變著法做,就是不想吃,嘴里沒味兒,吃幾口就放下來。 這怎么辦啊?后來,他就問我。我當時正好在做名驗方的研究整理工作,就把前面提到的谷芽、麥芽、雞內金、山藥、黨參、甘草的配伍給他說了。 結果怎么樣?用了三劑之后,胃口大開,開始吃東西了,人很快就胖乎起來了。 從那以后,我意識到,這個專門用來開胃口的小配伍,的確是寶貝。 這里頭怎么回事呢?其實我個人認為,它就是補脾益氣的四君子湯變化而來。 四君子湯什么配伍啊?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其中人參現在一般用黨參來替代。上方里面,把白術換成山藥,把茯苓化成雞內金了。為什么?白術偏于溫燥,茯苓偏于利水。所以有些人用起來可能就傷陰上火。但是如果像我說的那么一換,問題就解決大半。因為山藥和白術相比,補氣補陰,無溫燥之嫌。雞內金和茯苓相比,不具利水之功,確有消食之能。再加上麥芽和谷芽的生發胃氣之能,就能很好的開胃氣、助消化,提升人的食欲。谷芽和麥芽的用量很大,乃是用了《本草述》的話:“麥谷二芽,具能開發胃氣,宣五谷味”。 我自己體會,這個小配伍就是針對因各種原因不愛吃法的人。或大病初愈,或年老體衰,或幼年挑食厭食。而且,前人論述,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麥芽和谷芽用量都不宜減小。但是我體會,這東西還是得因人而異。前人的經驗,不一定對。所以一般人在應用借鑒之前,務必請中醫師辯證指導,靈活加減。 好了,我就說這么多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