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典禮上,佟麗婭表演了一段風情的舞蹈《遠航》,佟麗婭“反彈琵琶”,輕歌曼舞,宛如敦煌壁畫中飛出來的仙女。如果說敦煌的洞窟是敦煌石窟的核心,那么那些留存于世的壁畫就是洞窟內(nèi)的靈魂。 敦煌到底有多少壁畫呢?總面積竟然5萬多平米。如果按照長度來計算,將壁畫一字排開,竟長達30公里。洞窟中的壁畫選題非常廣泛,從天上到人間,從佛陀轉世到佛法傳道,真是包羅萬象。 冬日的敦煌莫高窟(筆者攝) 一、佛說法圖 北朝時期的洞窟多繪有說法圖,其內(nèi)容是釋迦摩尼佛在苦行五年后,向弟子與信徒們說法的場景。其中佛多坐在中央,有做“說法印”的姿態(tài),身后多有火焰,而兩旁的阿難與迦葉兩個弟子分座于佛祖旁邊。 一般的說法圖外圍會坐著菩薩,佛教中的菩薩有很多,每個洞窟都會根據(jù)主題的不同,安排不同的菩薩。例如在五代時因為中原地區(qū)多信五臺山的文殊菩薩,所以那時候開鑿的洞窟中,只要是出現(xiàn)佛說法圖的,就必然會繪有文殊菩薩的畫像。 敦煌壁畫的佛說法圖 在早期說法圖中,佛要比菩薩大將近一倍,以此來表達對佛的崇敬。但到了隋代以后,造像不斷趨于自然,佛與菩薩的比例也逐漸協(xié)調(diào)。唐代以后,經(jīng)變圖開始占了主流,說法圖就逐漸被取而代之。 二、佛傳圖 以釋迦摩尼佛為主佛的壁畫,除了說法圖,還有佛傳圖。佛傳分為大乘與小乘。其內(nèi)容也會有所不同,分為八相,由下凡、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涅槃等佛祖的八個事跡組成,人們一般俗稱為“八相圖”。 佛傳圖在很多佛教寺廟中都有繪制,不管你到緬甸、泰國,還是中國的西藏、印度的拉達克與蒙古等地,只要是信仰佛教的地方,就會有佛傳圖的存在,敦煌也不例外。 佛傳圖 敦煌壁畫中的佛傳圖以敦煌石窟61窟保存的最為完好,是根據(jù)佛教經(jīng)典《修行本起經(jīng)》與《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jīng)》等內(nèi)容演化而來的。佛傳圖講的其實就是釋迦摩尼佛從誕生到得道,到傳教再到去世的故事。 三、本生圖 在早期的佛教經(jīng)典中,吸收了大量印度古老的寓言故事與傳說,主要內(nèi)容是釋迦摩尼佛在降生以后,未成為太子之前,就已經(jīng)具有了悲天憫人的性格,他最終因積善成多而修成正果,而這些就叫本生故事。 在唐之前所修筑的莫高窟洞窟中也多繪有這樣的故事,如我們曾耳熟能詳?shù)木派梗褪瞧渲械囊粋€故事,即鹿王本生圖。在敦煌壁畫第257窟中就有鹿王本生圖,其繪畫風格采用了與漢畫像石形式相同的橫卷形式。 ![]() 鹿王本生圖(九色鹿) 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九色鹿》,就是以這個壁畫故事為內(nèi)容拍攝的。其壁畫的內(nèi)容講的是:有人墜入河水被九色鹿所救,后來落水的人泄密,將此事告訴了國王,國王就下令逮捕九色鹿。在追捕的過程中,九色鹿并沒有逃跑,并將泄密人的事情告訴了國王。國王以九色鹿有功,就放鹿歸山,而出賣他的人也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因為本生圖本身內(nèi)容通俗易懂,且道理深刻,對佛教的傳播具有極好的作用,所以在敦煌壁畫中本生圖的內(nèi)容特別多,而且多有重復。 ![]() 四、經(jīng)變圖 ![]() 經(jīng)變圖出現(xiàn)于敦煌壁畫發(fā)展最頂峰的隋唐時期。當時大乘佛教在整個中國廣為傳播,但它的內(nèi)容過于晦澀難懂,為了更加通俗化以便把內(nèi)容傳播給大眾,于是就產(chǎn)生了變文。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變相”。“變相”就是把佛經(jīng)里的內(nèi)容,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慢慢地就形成了敦煌中的壁畫。 ![]() 敦煌壁畫中的經(jīng)變圖 在唐代,經(jīng)變畫尤其多,后來就占據(jù)了整個敦煌洞窟中主要的壁面。唐代的時候佛教宗派林立,每個時代所產(chǎn)生的佛教思想又不同,反映在壁畫中的經(jīng)變畫種類也就越來越多,且越來越龐雜。 如唐代最為著名的佛教宗派天臺宗、凈土宗、華嚴宗等,其內(nèi)容在敦煌壁畫中都有不同形式的展示。跟前面所說的本生圖、佛傳圖與佛說法圖相比,經(jīng)變圖的內(nèi)容更為復雜,往往必須要深刻理解每個時代、每個宗派的教義,才能看懂其中的玄機。 敦煌壁畫的種類極為繁多且復雜,除了上面介紹的種類以外,還有瑞像圖、菩薩圖等,這些內(nèi)容都是敦煌1000多年來文化匯聚的產(chǎn)物,也是敦煌石窟中最為寶貴的財富。對于游客們來說,這些圖深邃,或許無法辨析,但敦煌壁畫所展現(xiàn)的內(nèi)容與所用的藝術色彩卻深深地打動著每一個觀看它的人。 ![]() 敦煌壁畫的菩薩圖 ![]() 文史君說 ![]() 敦煌之所以令人著迷,很大的原因就是敦煌的壁畫。由于特殊的地理構造,敦煌地區(qū)的巖性并不適宜開鑿像云岡石窟或龍門石窟那樣大型的佛龕,而壁畫與彩塑反而成為敦煌石窟藝術最大的特點。相較于大型的佛龕,壁畫所展現(xiàn)的內(nèi)容顯得更加豐富且動人。正是不同時代創(chuàng)造的壁畫,使敦煌藝術成為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被后人無數(shù)次欣賞而永不凋零。 參考文獻 榮新江:《敦煌十八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中華遺產(chǎn)》編輯部:《中華遺產(chǎn)》(敦煌專刊),2019年12月。 林梅村,《絲綢之路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