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壓力大,疏忽對自己和父母的身體健康。一是沒時間,二是省錢,有點小病不痛不癢,就隨便吃點藥或者等有時間在說。等到病嚴重了在去看醫生,殊不知,這樣不僅會耽誤病情加重,結果會花費更多的精力和金錢。所以懂得養生就省大錢,而且給兒女、父母、省更大的心。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會很多這種情況,包括我們自己有時也是這樣,也反映一個問題,沒有認識到中醫養生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平時可以花最少的時間、最少的錢來對我們的身體,相信最后得到的是一個健康的身體,只有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 近期,電影《我不是藥神》好評如潮,相信很多人看了電影,眼淚會情不自禁地滑落。電影里的每一句臺詞,都在敲擊著我們的內心:“命就是錢”“我不想死,我想活著”“他才二十歲,他只想活著,他有什么罪”……讓我們明白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全靠自己。而唯一能做的就是疾病還沒降臨你的時候,珍惜生命,關注健康,關注中醫養生。 ![]() 中醫養生有個理念,叫治未病。中醫治未病理念源遠流長,是中醫學理論體系中獨具影響的理論之一。“未雨綢繆”,凡事預防在先,是中國人謹遵的古訓。中醫治未病理念的形成,正是根植于中國文化的“肥沃土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這從正反兩方面強調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中醫養生,就是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黃帝內經》提出按照四季變化及日升日落的規律來對應人,通過四季養生,達到天人合一的養生目的。而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養生的最終目的都是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 中醫養生最終離不開順應四季養生,飲食保健,強調食養、食節、食忌、食禁。運動養生、起居調養、娛樂養生、精神養生。 ![]() 給大家分享八大效果最佳的保健方法: 1.叩齒 上下牙齒叩擊36次,由輕到重。并經常按摩下關、頰車、承漿、太陽等穴。 作用:常用此法可改善牙周血液循環,并反射性刺激唾液分泌,加強消化功能。保持牙齒堅固,防治牙齒松動、牙痛、牙過敏、牙周炎等牙科疾病。 2.揉捏耳廓 兩手輕握拳,用拇指和食指撓側面捏住雙耳廓,由上向下搓擦耳廓36次。然后揉捏耳垂或耳廓痛點數次。 作用:按摩耳輪可刺激耳穴,起調節全身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防治疾病作用。 3.鳴天鼓 用雙掌按住雙耳,勞宮穴對準耳道,手指放在后腦部,用食指壓中指并下滑輕彈后腦部24次,可聽到咚咚響聲。 作用:鳴天鼓可刺激大腦,調節中樞神經,防止頭暈頭痛,耳聾耳鳴。對老年性健忘,癡呆也有一定作用。 4.干梳頭 兩手互相摩擦至熱,用手指從前發際至后發際,做梳頭動作36次使頭皮發熱。 點揉穴位:用中指按揉百會、四神聰、神庭、印堂、風池、頭維等穴。 作用:有預防流感,健腦益智,防治頭暈、頭痛、脫發等作用。 5.頸項部搓揉法 雙掌搓熱,縱向搓揉頸部背側36次,再用雙手中指點揉風池穴數次;橫向搓揉頸部兩側36次,并用中指按揉扶突或阿是穴數次;雙手同時或交替,用食、中、無名三指搓擦大椎穴和大杼穴數次;用左手搓擦右側頸根部,以肩井穴為主,然后用右手搓擦左側,各36次。 作用:此法通督脈,升清陽,鍛煉項肌,改善頭頸部血液循環,醒腦明目,防止頭痛、頭暈、頸椎病、上感、頸性高血壓等疾病。 6.按揉乳房 此法更適合于女性。用雙手掌互相搓熱后,以乳中穴為中心,按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旋轉按揉乳房36次。 作用:此法可防治乳房脹痛、乳腺腫塊、乳腺炎等疾病。 將兩手背搓熱,外勞宮穴對準腎俞穴,然后上下搓腰36次。用環旋搓擦時則用外勞宮針對腎俞穴,先從下向上-向右-向下-向內環轉搓揉36次。 作用:此法可強腎固腰,對防治腰腿痛等疾病有一定作用;上下搓擦腰背部兩側之肝俞、膽俞、脾俞、胃俞,對消化系統疾病有防治作用。 |
|
來自: 昵稱69097056 >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