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尿酸血癥及由此而引發的痛風性關節炎發病率明顯上升。根據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規律,臨癥施以大劑量土茯苓(30~60g)為主藥治療,一般3~5劑即可控制關節紅、腫、熱、痛。急性期以土茯苓50~60g配伍蠶砂、忍冬藤、紅花、川牛膝、萆薢、澤蘭、赤芍、牡丹皮、延胡索、地龍;慢性期則以土茯苓30g配伍生黃芪、白術、桑寄生、獨活、忍冬藤、防己、薏苡仁、萆薢、川牛膝等。例如蔣某,男,45歲。因突發右第1跖趾關節紅腫熱痛2天,于1999年8月11日就診。既往無慢性關節痛病史,血尿酸608mmol/L,診為痛風性關節炎。投以急性期方1劑后癥狀減輕,2劑后痛大減,5劑后右跖趾關節紅腫消退,改服慢性期方10劑后復查血尿酸已降至342.6mmol/L。 中醫認為,痛風癥系平素過食膏梁厚味致濕熱內蘊兼因外感風邪侵襲經絡、氣血不暢而成。臨床所見,痛風發作與飲食關系密切而與季節、氣候變化關系不大,不同于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其主因是“內毒”體內尿酸產生過多,而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胃、肝經,具利濕、解毒、利關節之功效,切合痛風病機,故而以土茯苓為主藥組方治療痛風癥效果頗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