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的父母依然秉承著“打罵孩子”的教育模式,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五天一頓打,孩子上北大”、“孩子不打不成器”等等說辭,但是你經常打孩子,真的能讓孩子更有出息嗎? 首先不得不說,打罵孩子的確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可以令孩子短時間內聽話,但是,如果你經常打罵,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和性格發展的,慢慢孩子會變得特別敏感、膽小自卑。 李玫瑾曾不止一次提到過,只要是打孩子,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前段時間,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圓桌派》中說的一席話,正好能解釋這個觀點。 李玫瑾說:“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 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李玫瑾的言下之意,就是強調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是怕!知道規矩是不可以違背的,一旦孩子觸犯了規則,只有懲罰才能讓孩子清醒,但懲罰等于打罵孩子! 而且,這不是李玫瑾第一次強調懲罰和敬畏了,她之前分析青少年犯罪時也多次提到,未成年人之所以犯罪多半是因為沒有敬畏之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敬畏孩子就不會怕你。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讓他們懂得敬畏,守規矩,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在現在的家庭教育中,不提倡動手打孩子,就算是一個小小的問題,家長都要跟孩子講明白! 對于這種教育,當然是提倡的,但是如果父母把一個錯翻來覆去說,孩子自然會把它當成一種噪音,其實,有很多的時候,孩子犯錯是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也不知道怎么做是對的,而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去教訓孩子,會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傷害。 因此,孩子一旦出現以下兩種表現,說明孩子真的不知道錯在哪里,并且向你發出了“求救信號”,這時候家長別再繼續了。 孩子始終不承認自己錯了 有一些孩子是嘴硬,無論家長怎么打罵他就是不服,還有得孩子是在打罵之下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家長確定孩子知道自己犯什么錯了嗎?他有可能是害怕挨打,就像是屈打成招一樣,其中肯定會存在誤解。 如果孩子不承認的話,家長就不要隨便動手了,千萬別說什么“讓你還不知道錯”,一邊罵一邊打,這樣孩子的內心是不會屈服的,甚至還會仇恨自己的父母,對此,如果你家孩子有這種表現,算是一種“求救信號”,因為他真的不知道哪里做錯了,爸爸媽媽還是弄清楚再說吧! 孩子被打罵后,這兩種表現是“求救信號”,不幫他他不知道怎么辦 默默挨打,不出聲、不反抗 一個人被要被打時,反抗、辯解、躲避是人的本能反應,但是有的孩子卻是強忍著一聲不吱,家長看上去沒有什么,但事情是很嚴重的。 因為孩子可能意識到了,就算自己反抗、辯解、躲避都是沒有用的,反而會被打的更慘,所以,孩子內心會想忍一忍就過去了。 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孩子和父母之間有了很深的隔閡,導致孩子遇到事情不敢詢問,更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只能默默的聽家長的差遣了。 孩子被打罵后,這兩種表現是“求救信號”,不幫他他不知道怎么辦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一、家長和孩子溝通 有的時候孩子犯了錯,父母可能過于心急,習慣性的對孩子大吼大叫,但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家長應該心平氣和的跟孩子交流,若真的是孩子犯了錯誤,你就要明確告訴他要承擔相應的后果,而不是立馬批評。 家長應該把自己的孩子當做是自己的朋友一樣,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錯誤,正確的認識錯誤,這樣孩子才能不斷的成長。 二、和孩子換位思考 孩子由于年紀比較小,他們并沒有成熟的人生觀和社會經驗,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后,不能夠理解自己犯的錯誤是否嚴重。 很多家長當看見孩子犯了錯,總會下意識的各種聯想,可能是有關于利益也可能有關道德。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進行簡單的換位思考,然后從根源去解決,這樣才能夠培養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