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自尊自我懷疑的心態常來自蠢蠢欲動的低自尊。心理學家Melanie Fennell把自尊定義為“一個人看待自己的方式”和“對自己產生的評估”,也就是說,自尊其實是一種自我認知,這種認知能影響我們對自我價值感的判斷,進而左右我們的心態、氣場和方法。 而低自尊的人,往往對自己的評價極低,但又不愿意被人看不起,也就形成了膽怯沒有自信的復雜心理。 低自尊背后隱藏的緣由這么多不自信的想法是哪里來的呢? 有很大一部分,其實來自于外界的否定說法。比如爸爸媽媽可能會說,你怎么這么沒用呀?有時這只是一句玩笑,最多也不過是大人傳遞出來的一個觀點,但是在孩子小時候,基礎的判斷篩選能力還比較弱,大腦往往就會把它歸成事實,以至于孩子會用這個片面的觀點來評價自己,認為自己就是真的沒用。也就是說,外界的反饋很可能塑造出我們對自我的消極認知。 與此同時,被懲罰、被忽視等經歷,也會影響我們對自我的判斷。比如父母脾氣暴躁經常打孩子,或者孩子在小伙伴中經常受到冷落,他就容易形成“沒有人喜歡我,我不受歡迎”的心理。如果女兒時常被媽媽當作情緒發泄的對象,那么女兒心里也會產生一種“我沒辦法幫助媽媽,我真是太笨了”的想法。 改變低自尊的2個建議
你會用哪些詞來形容你自己?當面對挑戰時,你是對自己說“加油,我一定行”,還是對自己說“等一下又要丟臉了,怎么辦”?當別人稱贊你的時候,你是否會急忙說這只是運氣,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別人所夸獎的那么好? 其實,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用語,就是筑成我們自尊的磚塊和瓦片。如果想要搭建成功能夠保護自己的高樓大廈,我們就要減少消極詞匯的使用頻率,改變否定式的自我評價。
當然,想要打破低自尊的狀態,最終還是要求我們建立自我優勢,從心底真正地認可自己的,這本書就提供了6個建立自我優勢的方法。 比如用自我優勢記錄表,把自己的優點和潛能全部寫下來。通過回憶和記錄,我們就會發現,原來自己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遇到別人的夸獎,也要記得記到反饋系統中,隨時補充自己的優點。而經常翻閱自我優勢記錄,我們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從而建立起一個積極的自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