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群體中,喜愛隸書的人是非常多的,這是因為隸書要比楷書學起來更加容易和簡單,隸書在筆法上是單一的,在結構上是靈活的,并不像楷書那樣法度嚴謹,至少結構寫不好就變形走樣,如此以來,就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隸書的碑帖來說,就漢代遺留下來的就多達數十種,最經典的也有十種,被稱為漢隸十大名碑。但在這十大名碑中,適合初學者學習的并不是全部,而是只有個別一兩種最容易上手,也最容易提升學習興趣和成就感,它就是東漢時期遺留下來的著名碑帖——《乙瑛碑》。 《乙瑛碑》書風書體方整,結構嚴謹,筆勢剛健,書法雄勁,它的字形基本為橫勢,很接近當代人們對隸書書法的認識,其筆畫粗細相間,有蠶頭燕尾,一波三折的特點,起筆時藏鋒,收筆時回鋒,筆筆中規中矩,整體瀟灑飛逸,氣韻盎然,被近人推為東漢綺麗書派的代表,是漢隸成熟的標志碑之一。 因為《乙瑛碑》非常接近當代人對隸書審美的認識,加上它的點畫、結構更容易掌握,清代書法家萬經評道:“字特雄偉,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近人鄭簠每喜臨之。”因此,學習臨摹起來就更加簡單,效果更加明顯。臨摹《乙瑛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點畫:書法中的點畫看起來很多,但只要掌握其中幾個核心以后,就能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點:一般在書寫時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在即將收筆時,要回鋒向上,使得點畫達到圓潤。 橫:橫畫有圓筆和方筆以及一波三折的區別,對于方筆來說,在起筆時可以直接采用切筆的寫法,圓筆則要逆鋒起筆,蠶頭燕尾在書寫時,逆鋒起筆,向右上方運筆至合適時,向右方行筆,繼而要注意燕尾的姿態,向右下方頓筆、重筆,再向右上方抬筆挑去。一個筆畫有三個段:前、后、中段。在書寫中段時,尤其要注意用筆上要實、澀,不能有空怯之感。 豎:豎畫中有方圓之筆,可用切筆法、逆鋒法起筆,收筆時需要注意藏筆、露筆和方圓筆,根據需要靈活處理。 撇:撇畫是表現字形開張靈活之勢的一個筆畫,有出鋒和回鋒兩種寫法,《乙瑛碑》中的撇畫甚至還有方圓收筆,這是它的主要特點,書寫時要按照原帖進行。 捺:捺畫要根據不同曲度、斜度來確定它的表現方法,有些捺畫也有方圓之筆,在書寫時要特別注意。 筆法:《乙瑛碑》在用筆上并沒有過多的與其它碑帖不同的方法,由于它更具有識辨性,在筆法上也更加接近當代人的藝術審美觀點,因此,它的筆法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逆鋒起筆。這種筆法使點畫會更加飽滿、圓潤。二是行筆。在點畫的中段行筆時尤其要注意澀進的感覺,不能一帶而過,免得產生出漂浮無力的感覺。三是收筆。大多數點畫在收筆時都有回鋒收筆的筆法,個別情況下也有不收的,直接出鋒。 結體:《乙瑛碑》的結體多呈方匾形,與當代隸書的認知以非常相近,這也是學習它容易上手的主要原因。但是在處理它的結構時也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中宮緊收。盡管《乙瑛碑》是方匾形的結體,但它的中宮始終是重心在中,不能偏頗。二是變化關系。對于單個字來說,它也有變化一說,點畫長短、粗細、正側的變化,是根據字形結構及中心位置的需要而變化的。三是方圓與虛實。在多數字的點畫上有方圓之說,因此對于字形結構來講,也存在著方圓一說,它雖然歸于矛盾關系之中,但我們不能因為一方全方,一圓全圓,而是要方圓相間、虛實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其具有藝術性。 當然,在學習《乙瑛碑》時還有章法、墨法的表現方法,但對于初學者來說,只有在點畫、字形、筆法上奠定了好的基礎以后,才可能會涉及更深層次的書法之道。因為基礎才是最為可靠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