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婚房是買在婚前還是婚后更合適? 相信很多適婚男女以及其父母都會考慮這個問題。往前倒20年,幾乎結婚備房完全是男方的事,女方只要帶著嫁妝嫁過去便有現成的房子可以住。并且當時尚未流行起獨門獨戶的生活方式,基本上都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婚房也不過只是院里的一間臥房。 隨著社會的發展,婚姻需要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多,大概在10年前逐漸流行起婚前購新房的風氣,幾乎所有成家的人都要獨立門戶,當然也有個別和長輩同住的家庭,但也免不了另購新房。 緊接著《婚姻法》一再修訂,導致婚房已經不再單純地只要領證結婚后就屬于夫妻雙方。這樣一來關于婚前購房還是婚后購房就成了談婚論嫁的另一個環節。 何瑞(化名)跟老公結婚的時候婆家一再哭窮,說給了彩禮就沒能力再購置婚房。考慮到婚前買不買婚房對她來說影響不大,況且也不是嫁過去就沒地方住,所以她并沒有計較沒房結婚這件事。 在何瑞的認知里只要婆家如數給夠當初說好的彩禮,自家再陪嫁足夠的嫁妝錢,完全不耽誤婚后和老公單獨購房。這樣的話一方面自己買的房子自己住著踏實,另一方面她也不必落個不通情理重財輕情的惡名。 當初談婚論嫁時,何瑞的父母一再堅持不光彩禮不能少,婚房也得提前備好。在她的各種勸說之下,父母這才松了口,只要彩禮,其他可以不做計較。 為此婆婆沒少夸何瑞是個懂事的姑娘。畢竟,她雖然要了彩禮卻是一毛錢都沒留在娘家,不僅全部帶回來了還連帶著不少嫁妝錢。 夸歸夸,婆婆自然有自己的打算。剛結婚不到一個月,婆婆就跟何瑞說讓她把手里的彩禮和嫁妝錢都拿出來,自己再添點錢換套三居室,趁著還沒孩子,盡快裝修,等孩子生下來好住新房子。 這一想法著實讓何瑞吃了一驚,一個月前還各種哭窮的婆婆,轉眼就變了個臉,不僅滿臉假笑還主動提出要出錢幫襯買房,這事怎么想怎么奇怪。 何瑞的老公還有一個哥哥,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結了婚。嫂子娘家條件很好,所以,嫂子嫁過來后家庭地位一直不低,于是,婆媳矛盾從未間斷。最后婆婆一氣之下從大兒子家搬了出來,還揚言老了也不會指望大兒子跟大兒媳。 搬出來后的婆婆一直和小兒子同住,這個小兒子就是何瑞的老公。本以為婆婆跟大兒子兒媳不和會比較疼愛小兒子。卻沒想到,經過之前的婆媳矛盾,婆婆認為兒子只要結了婚就會失去掌控,這才想方設法留下私房錢來掌控小兒子。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持靠的除了血緣更重要的是感情,沒有真實的付出,即便有血緣關系在也難免會生出怨懟。 何瑞的老公雖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從小到大都不被疼愛,公婆真正從小疼到大的孩子其實是如今已經“鬧掰”了的大哥。發現指望不上老大后,婆婆這才掉頭回來想要靠著小兒子。 關鍵是即便想靠小兒子養老,仍舊不肯坦誠相待。明明婚前有能力給何瑞和老公購房,非要拖到婚后用小兩口的錢。 婆婆說:“小瑞,你手里那彩禮和嫁妝擱一塊雖說不少錢,但買房子還是不夠,不如我給添點,咱們直接買個大房子。” 何瑞一聽婆婆突然轉了性似的這么說話,心里不由得打起鼓來:“媽,不用你破費,我們 先付個首付慢慢還就好。”婆婆卻說:“也不是首付全款的事,我和你爸年紀大了,往后跟著你們住,財產也準備都留給你們。就是這買房子得先買在我們名下。” 聽到這句話,何瑞什么都明白了,感情老兩口是打著這個主意才說要出資買個大房子。本不應該再繼續爭辯下去,她卻腦子一熱懟了句:“大哥買房子的時候怎么沒有寫在你們名下,現在要我們把房子寫到你們名下,這不合適吧。” 讓她氣到無語的是婆婆脖子一梗帶著滿滿諷刺味道地說:“還不是你嫂子娘家好,當年買房直接資助了50萬。他們直接全款買了下來,我跟你爸一點都沒操心。” 聽完這句話,何瑞氣得不行,這話里話外不光炫耀大兒子的好還捎帶著損了自個娘家差勁。關鍵是,沒結婚前老公怕她揪講房子的事就已經跟她明說了,當年哥嫂結婚的時候雖然買了房子也只寫了嫂子的名字,那是因為錢是嫂子娘家出的。 現在聽婆婆的意思,嫂子那套房她娘家也只出了50萬,多出來的十幾萬不用問肯定是婆家出了。這樣一對比,婆婆偏心更加明顯。 想來想去,依婆婆的性子不管多偏心大兒子都不會那么輕易地把財產交給嫂子保管,更何況如今兩個人已經鬧得水火不容。想到這里,她輕飄飄地說了句:“做人別聰明過頭了,哥嫂那房子是婚前買的吧。當真寫了你兒子的名?” 經她這一問,婆婆沒再吭聲,扭頭就朝外走。何瑞趁婆婆離開便找到自己老公把前因后果說了一遍 ,老公剛聽一半就開始怪她不懂事,哥嫂關于房子的事瞞了幾年,現在叫她一句話給拆穿,接下來家里肯定少不了一場大戰。 何瑞卻說:“誰讓你媽媽打我房子的主意在先,還自以為多精明個人呢,看看辦得都是啥事,也難怪嫂子跟她處不好,她如果再這么算計下去,往后也甭想在咱家住下。 我不反對和老人同住,但我很介意跟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自作聰明愛打小算盤的老人同住。咱們買房子肯定不會寫在你爸媽名下,往后的事怎么安排,你自己看著辦。” 不出所料還沒用半天的時間,何瑞的婆婆就跟大嫂撕了起來,兩個人各不相讓,互相罵對方不安好心。家里三個男人面面相覷,何瑞作為新過門的媳婦躲在一旁不群架也不拉架。 鄰居們聽見聲音陸陸續續趕來,有的上前勸說有的則儼然一副湊熱鬧的姿態。 經過這一場鬧劇,婆婆再也沒有提過要跟何瑞合買房子,同時,原本說要留給他們的錢也沒有音信。兩個兒子各自準備了結婚前,大哥的錢如數全給,自己的那一份卻攥在手里不肯幫襯。老公直到最后才完全確認自己父母到底還是偏心的,即便他們從哥嫂家搬了出來,哪怕他們鬧得不可開交,老兩口打心眼里還是向著哥嫂。 等老公確定了這些感情最真實的狀態之后,何瑞才得以過上平靜的生活。有時候她想想剛結婚時的這些事,覺得自己還要感謝婆婆的算計和不聰明,正因為此才讓老公看得清實情。 唯晨的話誰都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偏心的父母也很難改變。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地遵循自己的內心,這就像我們會說有的人“記吃不記挨”,有的人“好了傷疤忘了疼”。 偏心的長輩更是如此,他們不會因為受傷失望而徹底改變,只會出于賭氣稍作調整,一旦消氣依舊會回到最初的狀態。 婆媳之間本就不該相互多管,相互體諒相互包容才能共同奔赴美好的生活,若兩代人各自在背后有盤算相互使絆子,除了能絆倒對方,還會在絆倒自己。 想要和睦相處,除了保持距離還要增強來往,誰都不曾虧欠過彼此,就不要指望去占對方的便宜。生活上保持距離,感情上多來往,互相理解體諒,少挑剔比較,方能擁有平和安樂的生活。 今日話題:家里多子女的長輩會在子女婚后相互“比較”嗎?期待你的留言點評。 唯晨說:愿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后 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