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一種造型藝術,字寫得是否好看,關鍵在于造型美不美。而每一個字的造型,主要是通過間架結構的安排去實現的。“一字之法,貴在結構”,“結構有道,則字無不佳”。 所謂“間架”、“結構”,就是指每個字的組織形式和構成方法。它包括筆畫的長短、肥瘦、曲直、方圓、俯仰以及筆畫之間的搭配關系;還包括各部位的大小、上下、寬窄、平斜以及各部形態的向背、朝揖、呼應、避讓等。 1.上下結構 上下結構的字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相疊而成的。而上、下兩個部分在寬窄高矮的對比上又各有區別。因此在書寫時要掌握“起于上者,伏于下”,上坐下托,重心下落,保持平衡和穩定。同時還要注意把握上、下兩個部分的覆載、俯仰、呼應穿插關系,使之寬窄適度、松緊自然、收放得當,以免出現頭重腳輕或頭輕腳重而上下失衡的現象。 2.左右結構 左右結構的字是由左、右兩個部分并排而成的。由于左、右兩個部分的筆畫多寡不等,大小不同,所以在書寫時,首先要把握它們之間的主次關系,在處理好寬窄、長短的比例搭配的前提下,還要注意左右之間向背、依假、顧盼、爭讓的關系。使之互相協調、左右平穩,錯落有致,防止左右失調、松散脫節、擁擠碰撞。 3.上中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形式古人稱之為“三載”式“疊”,它是上、中、下三個部分相疊而成。書寫這類字時要掌握以下制上、重心下放、對準中線、左右平衡的原則。由于這類字是三部分縱向組成,一般容易造成字形窄長,因此在書寫時要把每個部分的結構盡量壓扁、放寬些。但這并不能過度強求,以免失其自然。要注意三部分之間的避讓、交錯、承接關系,使之上下緊湊、層疊平穩。 4.左中右結構 左中右結構形式古人稱之為“排”,是上、中、下三個部分橫排而成。由于這類字橫向排列,容易造成寬扁或松散,因此在書寫時要盡量把每個部分收緊使之窄長,要掌握橫短豎長、左右容讓、上下錯落,有機結合的原則,謹防過闊。既不能像站隊一樣呆板地并排在一起,也不能寬扁失度,造成擁擠。 5.包圍、半包圍結構 包圍結構又稱覆披結構,可分為半包圍、全包圍兩種形式,半包圍中又有左上包圍、右上包圍、左下包圍、下三面包圍和上三面包圍等形式。書寫這類字要掌握左右照應,內外結合,外包舒朗,內部寬松的原則,使其內外相襯,不堵不塞,充實飽滿,渾然一體。 聲明| 圖文來源網絡,旨在分享傳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文僅代表原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書法講堂觀點或立場。文章無從查證作者,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