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1 止汗散。 [制用法] 治療組120例,取穴:乳中(雙)。用止汗散(含郁金粉12g,牡蠣4g)米湯調糊,外敷穴位,膠布(或清涼膏)固定,1~2日換藥1次,4日為1個療程。對照組60例,用當歸、熟地黃各12g,山茱萸、茯苓、澤瀉各9g,牡丹皮6g,隨癥加減?!?歲、>5歲分別0.5劑、1劑,水煎服。 [療效] 采用上藥治療小兒盜汗患者,兩組分別痊愈75,23例;有效43,29例;無效2,8例;總有效率為98.3%,86.7%。治療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張小平.止汗散外敷治療小兒盜汗臨床分析.中醫外治雜志,2004,11(6):20]。 處方2 五倍子35g,黃芪15g,煅龍骨20g。 [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裝入瓶內密閉備用。取穴:神闕。治療時,取藥末適量,用醋調成藥餅,置臍部神闕穴,外用膠布封貼,每晚臨睡前用,次日早晨扯去,連續用藥7日。 [療效] 用上藥外敷神闕穴治療小兒汗癥212例,其中治愈182例,好轉12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91.5%[烏淑云.治汗散治療小兒汗癥212例.長春中醫學院學報,1996,12(12):46]。 處方3 生黃柏、五倍子各等份。 [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裝入瓶中密閉備用。用時先將患兒臍部洗凈擦干,然后將藥用溫水調勻做成藥餅,貼于神闕穴,外用膠布固定。14小時更換1次。 [療效] 用上藥敷臍治療小兒盜汗36例,全部病例均在敷臍24小時內取效[王輝武.中藥臨床新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55]。(李世文,康滿珍,王仲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