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帝王陵都是揭開這個時代的重要依據,或多或少都有些無法證實的事情,這些正是歷史的神秘,有趣。 陜西帝王陵有70多座,每座都是一段歷史,關中唐十八陵是整個唐王朝歷史的真實再現,每個帝王它的國家都留有讓后人談論的趣事,這些故事中有流傳千年人人皆知 ,也有深埋地下,記入書冊少有人知的傳奇事件。今天要說的這個帝王陵,是唐王陵中面積最大,被人稱為“最美貞西”,他干的事情沒有他祖輩李世民,李隆基那樣的豐功偉業,但他一生的經歷絕對精彩傳奇,他的陵墓現在也成了一個非景點的景點。 現在的貞陵神道 李忱他爸當了15年皇帝,被宦官殺害,當年他才10歲,這以后不到30年他叔穆宗李恒,他叔的三個兒子敬宗,文宗,武宗都是年紀輕輕死了。李忱從小裝病,發呆沉默不語,整個唐王朝人們都知道有個親王是“弱智”,在30多年中幾乎沒怎么享受過皇家的待遇,期間還離開長安,去云游流浪。這樣才在血腥的皇權斗爭中活了下來。 武宗皇帝病逝后,宦官馬元贄執掌朝政,他自己不能當皇上,就想到了快被人忽視的李忱,認為李忱完全可以當一個傀儡皇帝,自己在后背后掌權 ,就這樣李忱被推上了皇位,成為大唐天子。李忱是李唐王朝第17任皇帝,此時的李唐王朝岌岌可危,已經走向衰落。 石獅子 誰都沒想到,李忱當上皇帝后,突然大爆發,顯示出超人的能力,第一件事就把他推上皇位的宦官馬元贄勢力鏟除,他精明有魄力,有膽識,那些宦官及黨羽看傻了眼只能先夾著尾巴做事。 經過他的治理,使整個李唐王朝在動蕩時期大有東山再起的勢頭,可惜他沒抓住機遇,一味的學習太宗和他父親, 逆向推行政策,大力恢復新建佛教寺院消耗大量人力財力,全國又重新出現了新的拜佛熱(上一皇帝滅佛),在加上當時李唐王朝存在的問題太多,更加激化了社會矛盾,各地勢力各自為主愈演愈烈,唐帝國的基礎開始四分五裂。李忱兢兢業業的去治理國家,最后也無能為力,還是沒能阻止唐朝走向衰敗。 石獅子 李忱還算是一個有才干,有能力的皇帝,經過他的努力,使唐王朝延續了幾十年的生命,被后人稱為“小太宗”, 是位沒生對時間的皇帝。 李忱愛好詩歌,對文人詩人都非常看重,也很尊敬,白居易70多歲逝世后,李忱寫了《吊白居易》 這首七言律詩: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無頭石馬 史書記載,李忱50歲也是吃長生不老丹中毒死的,這些皇帝怎么都會想著長生不老,他們的祖輩,幾乎每個都有吃長生不老丹的經歷,晚年最后不是中毒就是死在皇權斗爭中。李忱忍痛30多年頑強的活了下來,老了靠吃長生不老丹如果延續了生命,他能逃過皇權的斗爭嗎?難道自己不明白嗎?這些皇帝是越老越糊涂嗎?歷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可能只有皇帝自己知道,給后人留下了很多的猜想…… 現在的貞陵位于陜西涇陽仲山南,離西安80公里,跨涇陽,淳化兩縣,四門均留有石刻,南門神道石刻保存較全,總體石刻形體偏小,雕工較粗,石人整個面部已經沒有神情,只有輪廓形象,這些從側面證實了當時唐王朝國勢衰竭,是亡國前的真實寫照。 沒表情的石人 南門神道最邊上的一個華表石柱子,從中間斷開,上下兩部分有個相同的缺口明顯錯位,但沒掉下來,像是轉動過,但不像是人力所為,看起來很奇怪不可思議,正如李忱頑強的活下來一樣,還在默默的堅持著。 在所有的石刻中記憶最深的是神道東側的石馬,它風格怪異,由一塊巨石雕刻完成,騎在浮云上,有一對小翅膀,就像要飛上天,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他的大圓嘴巴,面帶微笑,有些卡通,像個河馬,看起來有點搞怪,不同以前的石馬威風,嚴肅,不知是雕刻師傅有意,還是什么原因,給人留下了神秘的故事 …… 微笑的石馬 “最美貞西”說是貞陵西邊白虎門半山腰的一對石獅子,從貞陵南門向西走不遠開車上山,這里就不是車走的路,都是硬著頭皮往上開,油門踩到底,上半山腰到路的盡頭,遠遠的就能看見山中的兩個白點,這兩個獅子在一座山梁上,風特別大,孤單的蹲在巨石堆里,其中一只“調皮”的歪著,他們傲立在荒山野嶺,千年守護著李忱的貞陵…… 前幾年開始貞陵石刻文物加強了保護,每個加裝保護框,陵區監控覆蓋,半山中“最美貞西”的獅子也保護了起來,初步看起來像個歷史景區。 現在在南門神道外,當在村民依托貞陵優勢自發形成了一個鄉村娛樂點,每天下午,這里賣小吃的,娛樂的,吸引了很多村民前來貞陵游玩,參觀,慢慢成為一個非景點的景點。 簡單的說完了貞陵的前世今生,它留給我們的太多秘密,斷裂的華表、微笑的石馬、站錯隊的石人,長像如外國人的石人……給后人帶來無限的遐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