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原本肝藏血,肺藏氣,而氣原于胃,血本于脾。 五臟皆有血,五臟皆有氣,氣根于腎(陽根),血根于心(陰根)。 蓋脾土左旋,生發之令暢,故溫暖而生乙木; 左旋:水谷(食物)中清濁純雜,厚薄完缺的中氣,經過脾的化生、胃的燥化過程而產生谷精,且其(向左,左旋)浮升進入全身循環的大環節過程。 左旋的為谷精(谷精左旋),谷精(陽根)含有精華部分,具有生發功能,提供“木”;“木”先生后發,發而升,最后“達”。 己土左旋的結果:1、谷氣歸于心肺;2、腎水溫升而化木者;3、清氣左旋;4、己土上行;5、生發之令暢,太陰己土主令,腎水左升,肝木隨行(伴行?快遞)。 血的功能:一、快遞,輸送水、空氣、谷精、谷氣等營養物質,至其所在;二、回收廢棄物,從一定的場所回收不同的垃圾、或廢棄物到另一個不同的場所分離并排出(降濁),并不停的循環;三、維持血液自身的物質平衡基礎及環境條件; 除了位置決定功能外,還有位置也決定著物質。前面提到位置決定著功能,其實位置還決定著物質。因為物質是基礎,也是功能的決定性因素。脾胃可以生成谷精和谷氣,并促成谷精左旋、谷氣右轉。 左旋和右轉這兩個對立的力量是控制人體的樞軸,而推動這個樞軸的是中氣。中氣一方面帶動脾胃的己土戊土之交(內圈),另一方合谷精、谷氣推動左旋和右轉(合力推動外圈)。脾胃化生燥化出來的谷精、谷氣完全分開進入到左旋和右轉。己土左旋,一方面將“谷氣歸于心肺”,一方面“生發之令暢,溫暖而生乙木”。如果沒有將谷氣歸于心肺,而是將谷氣(量的問題)左旋,造成脾窒(滯)、脾下陷,接著木郁水寒。 精餾塔的淹塔和沖塔?輕組分到塔底(淹塔),重組分到塔頂(沖塔)。谷氣混入到谷精中則精不盈(滿、質不純,易受陽氣鼓動而精遺,因其本屬陽為內賊,精遺的本質?);谷精混入到谷氣中則神不明? 胃土右轉,收斂之政行,故清涼而化辛金。 戊土右轉的結果:1、谷精歸于肝腎;2、心火清降而化金者;3、濁氣右轉;4、戊土下行;5、收斂之政行。 谷精(量的問題)隨谷氣右轉,為逆。 午半陰生,陰生則降,三陰右降,則為肺金。 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氣清涼而性收斂。 故心火亦清,清含兩個意思:純、溫度適宜。純,無濁,濁上逆則病,或者有濁不降則病(水火交濟后生清濁,有濁而降,不降而滯(窒),此濁非上逆來的)。 子半陽生,陽生則升,三陽左升,則為肝木。 陽升于手而降于足,陰升于足而降于手。 肝木即腎水之溫升者也, 故肝血溫暖而性生發。 肝血攜腎水之溫,脾之精。 腎水溫升而化木者,緣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為生血之本; 谷精左旋進入到血中,脾化生谷精,因此脾是生血之本。 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緣戊土之右轉也,是以胃為化氣之原。 谷氣右轉進入到氣中,胃燥化谷氣,是以胃是化氣之原。 氣統于肺,凡臟腑經絡之氣,皆肺氣之所宣布也,其在臟腑則曰氣,而在經絡則為衛。 谷氣左轉至肺,臟腑經絡,全身之氣,皆肺氣之所宣發、播布。肺主衛。 血統于肝,凡臟腑經絡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臟腑則曰血,而在經絡則為營。 因為氣血在經脈的盛衰不同而有二十五人。人的一生不同階段,經脈氣血盛衰也不相同。經脈氣血的盛衰和其相應地臟腑是一致的,經盛臟也盛、或腑也盛。 肝主營。 營衛者,經絡之氣血也。 營衛--經絡之氣血。 氣血的本質 中醫有以性能、或功能進行命名的現象,這里的氣就是這種情況。前面說到,氣有氣源、清涼、陰根、相對血等現象或功能。非指是氣態,但這這個過程中最少有一次的相變,液相變氣相(水火交濟),或氣相變液相(水火交濟),多至N次。 脾胃化生燥化出的水谷精微中的輕清部分--谷氣,以液相進入到血液中,以氣態、液態的混合態進入到經絡(衛氣),在右轉過程中,體現“氣”的功能。 如果谷氣進入到谷精而左旋,就是“濕過”(在“太陰濕土”中詳述)。 脾胃化生燥化出的水谷精微中的重濁部分(相對而言)--谷精,以液相進入到血液中,再進入到臟腑、經脈中(營血)。在左旋過程中,體現“血”的功能。 更正:“臟腑生成”中關于谷精左旋,左旋谷精的描述:脾胃化生燥化出谷氣、谷精,并且能促成谷精左旋,谷氣右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