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狀星云的X射線圖和
探測器直接測到的電子徑跡圖像
新的探測技術和方法需要進行飛行驗證,為此,馮驊教授提出了“極光計劃”,希望利用微納衛星平臺在衛星軌道上直接驗證X射線偏振探測技術,從而提高技術成熟度,為未來的空間天文探測所用。2018年10月29日,“極光計劃”探測器發射升空,經過1年的觀測,探測到來自蟹狀星云的X射線偏振信號,并發現了有關脈沖星的新天體物理現象,也就是當蟹狀星云脈沖星自轉周期突然變化之后,其X射線偏振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脈沖星是一種極其精確的“時鐘”,但是經常會在某一個時間點發生一次突變,然后慢慢恢復,這種自轉突變是一種有待研究的天文現象。2019年7月23日,蟹狀星云脈沖星發生了一次自轉突變,其偏振信號的變化被“極光計劃”探測器捕捉,經過幾十天它的偏振信號又慢慢恢復,這一新的發現有助于理解脈沖星也就是中子星的內部結構。
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總設計師顧逸東院士表示:“極光計劃采用商業化立方星成功測量了蟹狀星云及脈沖星的偏振信號,獲得脈沖星的X射線偏振隨時間變化的重要成果,同時闖出了一條低成本開展空間天文研究的創新途徑,對推動高校空間科學發展有重要意義。”
“極光計劃”探測器是40多年來國際上第一個專門的空間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器,宣告了這個天文探測窗口的重新開啟,而關于蟹狀星云脈沖星自轉變化物理過程的意外發現,也說明了這個新窗口的重要性。
據悉,“極光計劃”所采取的技術將被應用到我國下一代大科學工程“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天文臺(eXTP)”上。eXTP是中國領導的大型中歐合作項目,預計2027年發射。作為eXTP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體物理中心主任張雙南研究員說:“極光計劃發展了最先進的X射線偏振測量技術,實現了歷史上僅有的第二次天體X射線偏振測量。這不但驗證了40多年前的第一次測量結果的正確性,而且還很有可能發現了一個極具科學價值的新現象,這有助于理解中子星的內部結構以及自轉變化如何影響其外部磁場。極光計劃的成功表明,目前正在研制和計劃中的X射線偏振測量空間項目的科學潛力巨大,其結果也對未來新項目的科學目標確定和技術方案選擇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