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鈴尊是康熙朝經典名瓷珍品之一,以青花、釉里紅、單色釉為常見。其主要特征為小口,細長頸,圓肩斂腹,淺圈足。因形似藏傳佛教長柄搖鈴而得名(約定俗成的說法)。說起搖鈴,其實康熙朝另一種名瓷外形更接近搖鈴,那就是雙陸尊。不知清宮瓷器檔案上這兩種不同瓷器的名稱是否有分別? 搖鈴尊是康熙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創新器型??滴跏拍旰?,由督陶官監制的御窯場采用宮廷畫家設計的瓷器畫樣和前朝實物樣進行燒造,各種創新產品和精品瓷紛呈迭出。瓷器創新畫樣多為劉源手創設計?!肚迨犯濉肪砦灏傥澹袀鞫倬攀┹d:“時江西景德鎮開御窯,源呈磁樣數百種,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務儲巧妙,于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及成,其精美過于明代諸窯?!笨滴醭妨~瓶、萊菔尊、棒槌瓶、搖鈴尊等款式極有可能是劉源設計的。劉源,字伴阮,河南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徙遼陽,隸漢軍旗籍。清康熙初年,官刑部主事,供奉內廷,監督蕪湖、九江兩關,技巧絕倫。劉源手藝奇巧,而以制墨為第一。........《清史稿》甚至將劉源和唐英并列,為其立傳。
搖鈴尊有可能是劉源“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的產品。單色釉搖鈴尊以造型典雅挺拔、線條優美、釉色瑰麗取勝。青花和釉里紅搖鈴尊則以清麗、雅致為美,器身大部分留白,僅在腹部和脛部飾以少量紋飾。腹部飾渦狀團花紋,脛部飾鋸齒狀和三角折線紋、夔龍紋等。搖鈴尊的前生應該是春秋戰漢的青銅錞于。它的造型下半部分脫胎于錞于(上面加了一把長柄),而且紋飾也來自于此。鋸齒狀紋其實就是錞于上的山紋,三角折線紋是錞于上的繩紋。從《宣和博古圖》的周山紋錞和周圜花錞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康熙青花和釉里紅鋸齒團花紋搖鈴尊與錞于上的紋飾如出一轍。各地出土的春秋戰漢青銅錞于,雖年代久遠,土沁、銅銹斑斑駁駁,紋飾有點模糊不清,但仍依稀可辨。從春秋至清,歷經兩千年的歲月,這些紋飾的細節和名稱在流傳的過程中發生了訛誤或更換,在所難免。
錞于,是春秋戰國的一種軍樂器,與鼓相和。后也用于祭祀和宴樂。錞于多上大下小,中空,頂置承盤,附各種動物鈕,以虎鈕居多。另外一種是形如碓頭的圜首無盤式,較少見。錞于作為樂器的用途,下面幾幅圖中有清晰的展示。
但康熙搖鈴尊的用途與錞于顯然不一樣。當時燒造各種單色釉搖鈴尊,有豇豆紅、祭紅、祭藍、黃釉等,用于祭祀天地日月?(找不到文獻支撐)。搖鈴尊屬于陳設瓷,則是毫無疑問的。把它安置在精舍雅室的案桌上,亭亭玉立的身姿,簡潔大氣的氣質,璀璨的釉色,足以蓬蓽生輝。美好的事物總是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滴跻院蟮母鞒惭匾u舊樣燒造搖鈴尊,但在線條、釉色等各方面皆不能與康熙朝的媲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