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 2500字 閱讀時間約 3分鐘 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要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這是師德的首要基礎,如果一個教師不是一個優秀的“教書先生”,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教師的愛可以用語言播種,用粉筆耕耘。對學生充滿愛心的每一堂課,都仿佛在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讓學生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 因為“愛”不是一句空話,教師必須盡可能地給學生多學一點知識,讓他們學得好一點、成長得順利一點,這對學生學業的提高、知識的增長,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董愛慧老師是一位有著30年教齡的資深教師,她認為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首先要提升“三種能力”,一起來聽聽她的想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新課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具備的教學策略也在發生著變化。這就要求老師不斷地提升教學能力,增強自身綜合素養。我認為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教師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窘境:精心準備的一節課,教師講得興高采烈,而學生卻提不起興趣,教學實際與預期總是相差很遠。原因就是我們更多的關注的是教學設計,忽略了孩子的認知起點和生活經驗。 例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三邊關系》這課前,以為學生有直觀的認識,可以輕松地得知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的關系,這節課沒有什么學生感興趣的點。 為此我們進行了學情調研,通過對學生回答進行分析,從不斷分析中逐漸找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對此項知識的最初認知是什么,學生的困惑在哪里,學習的難點又是什么,應該在哪里下大力氣讓學生去感悟、理解、領會知識點等等。 正因為對學生有了深入地了解,備起課來更有了精準的方向,設計了讓學生動手制作三角形這一環節,使學生深刻的理解了“三角形的性質”等知識點,并能運用這個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作為老師,我們在課堂上要讀懂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對學生給予充分的尊重和幫助,就能激發學生思考的熱情和繼續學習數學的欲望,才能感染學生,激勵學生,使學生得到發展。 一節好課,是教師全部素養在某個特定課堂情境中的自然揮灑,是從教師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 首先,教師應該愛讀書。好的書籍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書籍可以帶給我們更豐富的知識,更多彩的世界!閱讀一本好書就相當于和更優秀的人物近距離的對話,獲取更多的只是養分! 專業領域的書籍更是幫助我們更好的、全面系統的掌握相關領域的知識架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使我們永遠站在教育教學的最前沿。讀書是教師生命的有機組成。 我就多次聽過吳正憲、張丹等大師級老師的現場課,深深地為她們身上散發的人格魅力及高超的教學水平所折服。 雖然沒有機會和她們經常交流,但是我經常閱讀兩位老師的著作,讀著她們的作品,品味著每句話的意思,教學中遇到困惑時,翻看她們的書籍,似乎就聽到了她們對我娓娓道來,解除我心中的困惑,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讀書,應成為老師的終生愛好。 其次, 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人們曾說:寫十年的教案還不如寫三年的反思。可見,教師不僅要會教課更應該學會反思。教師應以研究者的身份審視課堂教學,以研究者的心態對待繁重而平凡的工作,記錄自己平時教學中的“得與失”,主動研究教學中的問題,發現教育的特點和規律,通過日常的教學反思轉變觀念,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益。 課堂,是師生互動、知識習得的主戰場,是賦予知識以活力的地方,是能夠讓孩子展示自我的地方。構建有效地課堂教學是我們老師永恒的追求。 首先,要做到教學理念新。教學理念新即要有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 過去的課堂上怕孩子出現錯誤,一旦孩子出現了與老師的預設不一樣的答案,老師就特別恐慌,不允許孩子闡述自己的觀點,唯恐孩子說錯話,說了老師不想要的內容,老師一下子就不知所措了。 本質上還是教師以自己為中心,過多地替代了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時間,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是不認可的。學生喜歡的是能給自己更多發揮空間的老師,學生要的是真正屬于自己的課堂。 其次,要做到有趣。有趣即要讓課堂上充滿的趣味。興趣是一種巨大的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力量。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成為我們教師的首要任務。 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也肯定會激發和加速學生的認知活動。 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依據。 讀懂教材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眾所周知,新的數學知識總是在舊的知識點上生長出來的,所以整體把握小學課程顯得尤為重要。 其實課程不僅僅等同于教材,等同于課程內容。整體把握小學數學課程包括這樣四個要素:數學課程目標、數學課程內容、學生的數學學習、數學學習活動的系設計及教學策略。 其中對于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的分析,將為確定學習內容及其教育價值提供基本依據;對于課程內容及學生學習的分析,將為確定學生的學習任務提供基本依據。在此基礎上,可以確定系列學習活動設計及教學策略。 精準把握每個知識點的能力。系統的數學知識終究是一個個知識點連接而成的,做到整體把握教材的同時,我們還要精準地把握每個知識點。 這個知識點到底說的是什么,有什么樣的表象,又有怎樣的內涵和外延,一定要吃透吃準,這樣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更好的設計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掌握好每個知識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