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半夜睡得正香 一陣痛感突然從小腿襲來 被驚醒的你想要活動活動減輕癥狀 卻發現根本無法將腿伸直 那種感覺真是 誰抽誰知道 ![]() 小時候總聽大人說,晚上腿抽筋都是因為缺鈣。那么,抽筋真的是因為缺鈣嗎?應該如何預防和避免呢?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 1.什么是抽筋 抽筋的學名叫肌肉痙攣,是一種肌肉自發的強直性收縮,以小腿和腳趾的肌肉痙攣最常見。發作時疼痛難忍,可持續幾秒到數十秒鐘之久,尤其是半夜抽筋時往往會把人痛醒,久久不能恢復,影響睡眠。 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夜間抽筋:包括在任何靜態的情況下所發生的抽筋,如睡覺或靜坐時。最常見的就是老人、兒童的小腿肚和腳趾部位抽筋。 中暑抽筋:常見于運動員,與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的平衡失調有關。 疾病性抽筋:見于器質性疾病或者中風后遺癥的患者,多由于先天性疾病或神經損傷,如癲癇、破傷風、產后痙病、小兒高熱驚厥等,肌肉失去支配,過度興奮導致。 生活中最常見的抽筋包括運動抽筋和夜間抽筋,常見的抽筋危害不大,但若在高空作業、游泳等期間抽筋可就得當心了。 ![]() 2.為什么會抽筋 ①寒冷刺激 寒冷是抽筋最常見的直接誘因,可直接刺激腿部肌肉強烈收縮和血管突然痙攣。 ②出汗太多 運動時間長,無氧運動量大,出汗多,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如低鈣、低鉀、低鎂,大量代謝廢物堆積,內環境紊亂等情況,也容易發生痙攣。 ③局部壓迫 如長時間仰臥,使被子壓在腳面,或長時間俯臥,使腳面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于壓迫狀態,引起肌肉被動攣縮和供血不足。 ④過度疲勞 無氧運動導致肌肉短時間內持續收縮,體內產生大量的代謝廢物,夜間肌肉緊張的狀態未得到改善,過多的酸性代謝產物堆積未能及時清理,可刺激小腿抽筋。 3.抽筋表示正在長個兒? 小時候抽筋,媽媽總會告訴我們是在長個兒。確實,青少年時期正在長個兒,這時也最需要鈣。如果抽筋,說明缺鈣了,可能妨礙長個兒。 但一般而言,女性17~19歲,男性18~20歲之后,骨骺線開始閉合,身高增長就會很慢,甚至停止,如果這個年齡段之后還抽筋,就要考慮是不是以上其他原因了。 4.反復抽筋可能是疾病的信號 偶爾的一次抽筋不必太在意,緩一緩就好,但如果抽筋反復出現,就要小心是不是被某些疾病盯上了。 ![]() ①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也可發生肌肉痙攣,且多見于肌肉收縮之后,主要表現為小腿抽痛。 這是因為腰部第4~5腰椎、第5腰椎與第1骶骨之間很容易發生腰椎間盤突出,壓迫腰部神經,甚至放射到小腿。而神經根長期受壓,神經外膜或神經束間纖維化,使得神經根感覺纖維應激閾值增高,就可能導致小腿抽筋。 據臨床調研,在確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腿抽筋的發生率可高達70%。 ②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有研究表明,經常腿抽筋的患者,尤其是夜間加重的中老年人,很可能是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而非缺鈣。 人在活動時,腿部肌肉的收縮和舒張能夠擠壓血管,加速血液流動,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 而人在休息或睡覺時,腿部血流減慢,代謝產物容易積聚。尤其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由于血管管腔變窄,血流更少,代謝產物更容易聚集。當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可能刺激肌肉收縮,引起腿抽筋。 ③糖尿病壞疽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動脈硬化,如果表現在腿部,也會形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導致腿部供血不足,代謝產物積聚,容易發生抽筋。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如果反復發生腿部抽筋,需要警惕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及時治療,以免導致壞疽,甚至截肢。 此外,肝功能下降、甲減、甲狀旁腺疾病,或服用了某些降壓藥、降脂藥等,也可能導致抽筋的發生。如果抽筋反復發作,就需要去醫院排除血管、神經的器質性病變,以免延誤病情。 5.抽筋了該怎么辦? ①腳趾抽筋 要反其道而行之,即朝抽筋的反方向扳腳趾并堅持1~2分鐘以上,即可見效。 ②腿部抽筋 平時一旦發生腿抽筋,如果沒有他人協助,自己可伸直抽筋的小腿,用雙手緊握前腳掌,向外扳腳,旋轉踝關節動作要連貫。如左腿抽筋,以逆時針方向旋轉;右腿則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旋轉后,將小腿折向大腿方向,用力稍重,腳掌上翹到達最大限度。 如果有人協助,可通過適當按摩緩解抽筋疼痛。按摩者單手握拳,用力擊打患者小腿中央,能夠迅速緩解痙攣引起的疼痛。 ③游泳抽筋 先深吸一口氣憋住,身體仰浮,用抽筋腿對側的手抓住腳趾向身體方向拉,用另一手向下壓膝蓋,使腿后部伸展,緩解后上岸繼續按摩休息。 |
|
來自: 昵稱17447218 > 《家庭常用特效驗方藥小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