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傳心錄》中也記載了治病總要訣: 頭疼必須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經藥。 太陽羌活少柴胡,陽明白芷還須著。 太陰蒼術少細辛,厥陰吳茱用無錯。 巔頂之痛人不同,藁本須用去川芎。 肢節之疼用羌活,祛風除濕亦其功。 小腹痛用青皮治,心(下)痞黃連枳實從。 腹痛須用白芍藥,因寒加桂熱黃柏。 腹中窄狹蒼術宜,脹膨厚樸姜制法。 腹中實熱何所施,大黃芒硝功有力。 虛熱虛汗用黃芪,肌膚浮熱黃芩宜。 脅下疼痛往來熱,日晡潮熱柴胡宜。 脾胃受濕身無力,怠惰嗜臥用白術。 下焦濕腫兼火邪,知母防(己)龍(膽草)并酒(黃)柏。 上焦濕熱用黃芩,中焦濕熱黃連釋。 渴用干葛天花粉,半夏燥脾斯時禁。 嗽用五味喘阿膠,枳實黃連治宿食。 胸中煩熱梔子仁,水瀉芍藥(茯)苓白術。 調氣必當用木香,若然氣盛又非良。 補氣必須用人參,肺經有熱不相應。 痰涎為病須半夏,熱加黃芩風南星。 胸中寒痰多痞塞,白術陳皮兩件增。 胃脘痛用草豆蔻,若然挾熱(黃)芩(黃)連湊。 眼痛黃連當歸根,驚悸恍惚用茯神。 小便黃時用黃柏,澀者澤瀉加之靈。 氣刺痛時須枳殼,血痛當歸上下分。 痢疾當歸白芍藥,瘧疾柴胡為之君。 血痛桃仁與蘇木,氣滯青皮與枳殼。 枳殼青皮若用多,反瀉元氣宜改作。 凡用純寒純熱藥,必用甘草緩其力。 寒熱相雜亦用之,調和其性無攻擊。 唯有中滿不食甘,臨癥還須究端的。 臨床選擇用藥的根據有很多,除了對癥選藥之外,出生年份、月份、日期、時辰、體質也對臨床用藥也有重要影響。將這些影響因素融會貫通地綜合分析,才能在更為準確、有效地通過五運六氣指導臨床。在這本書中,作者將為你全面解密五運六氣對于中醫精準診療的重要意義和具體方法—— 《五運六氣:中醫精準診療解密》 點擊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從五運六氣入手,剖析《傷寒雜病論》的方術奧理,將人、病、方、藥置于不斷變化的時空中進行分析,充分體現了中醫“天人合一”的學術精髓,解答了“為何今人用經方,時效時不效?為何中醫各派,皆有所偏?”其實,只因處于不同的時空之中,運氣不同而已。不明此理,則如盲人摸象,必定各有所執;洞察此理,才能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方可以為工也”。傷寒金匱,主方178個,契合書中所言運氣方術者,足有175個,絕非巧合。唯愿此書能撥云見月,廣植杏林,不令中醫亡于我輩之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