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芳華——紀念恩師耿仲敭先生誕辰110周年翰墨展 耿仲敭先生像 守墨傳澤——追思緬懷耿仲敭先生 袁增萬 庚子年(2020)時值耿仲敭先生誕辰110周年,為追思先生的守墨傳澤;為緬懷先生的德藝雙馨;為展示學生的翰墨情懷。在疫情還有不確定性期間,以網絡形式進行“菊香芳華——紀念恩師耿仲敭先生誕辰110周年翰墨展”活動。在此筆者向大家簡要述說一下耿仲敭先生翰墨人生。 耿仲敭先生專心習書 耿仲敭(1910--1993)名懋昭,字仲敭,后以字行,號公訥居士,別署菊香書屋。生于城廂東門內貢院胡同。 耿仲敭先生生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天津市文史研究館特約館員。 民國年間,耿仲敭先生的父親耿子明先生與津門鄉紳賢達交往甚密,特別是與寓津的清末內閣閣丞華世奎先生更是過往頗深,耿子明先生在津門茶葉界商圈富有精明強干美譽,深得華世奎先生的信賴,以此委托耿子明先生以領東之名,經營華家的“德裕茶莊”。 耿仲敭先生幼承庭訓,穎異過人,父執輩皆器之。髫齡人熟受經史子集,攻詩文、習書法。年少的耿仲敭先生,每次帶著習作隨父親請教華世奎先生受益匪淺。 1927年17歲的耿仲敭先生習書作文嶄露頭角,在津門鄉紳卞星楠、揚康侯引保薦下,到意租界華世奎先生家施拜師禮儀,成為華世奎先生弟子,自此盡得乃師親傳。 1931年“七七事變”日租界便衣隊嘩變,耿子明先生一時為難,攜家眷暫住意租界華世奎先生家,耿仲敭先生更得以真傳,書顏精于華體,兼攻篆隸。亦擅篆刻,制有《印譜》,書藝才華彰顯。華世奎先生為鼓勵其弟子,特送大抓筆和研墨機及印章。 1932年,22歲耿仲敭先生,在天津三十八家南紙局掛筆單鬻字,津門書法界名氣突顯。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解放后,公私合營前為自由職業者。后入紅橋區關下小學做員工至退休。 據弟子們講,七十年代初期,耿仲敭先生在家或夜校設班授課,先生性情豁達幽默。傳授華體書法,其法以《論語 述而》中“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致力于華體書法的傳承發展。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傳統文化的弘揚,津門書法藝術門類的興起,耿仲敭先生不辭辛苦,奔波于多個教學點,堅定不移地以顏魯公為宗,遒勁俊俏、雄厚端莊書體;以華世奎先生書法精髓的六種筆法:“提、按、頓、挫、內顫、外顫”為剛。使書法儀態質樸,醇厚于方整毫端之中,垂顏于晗墨華體書風之間,使華體書法的正大氣象。 大家都知道,當代津門商號名匾,有近千塊皆出其手,其作雄渾古穆,氣勢博大,例如:“中原公司”、“天后宮”、“廣裕茶莊“、狗不理”、“宏仁堂”等,以及為德國伯恩市的“南京酒樓”、“龍華酒樓”題寫。 耿仲敭先生為天津中原公司題匾 多年來,耿仲敭先生在教授書法的同時,注重華體書法文化理論的研究,將華體書法文化提升到新的高度。其作品參加了全國“第一、二屆”書法作品展及“國際書法展”。在《書法研究》雜志上發表了“談華世奎先生的軼事和書法”,論述了“華體書法的精髓和用筆方法”文章。天津電視臺曽經為耿仲敭拍攝專題片,對其書藝、人品給予了高度的贊賞。 在我看來,耿仲敭先生的一生,全身心地致力于華體書法文化的傳承;八十年代初期,譽為天津楷書代表。 然而,我覺得耿仲敭先生一生最大的成就,心無旁騖、按部就班、亦步亦趨、辛勤耕耘著華體書法的園丁,換來津門三千弟子,這是華體書法文化師承的最大成果。 今天,我們追思緬懷耿仲敭先生,他的“守墨傳澤”精神,將筑起弘揚華夏文明,傳承津沽文化的新時代豐碑。 2020年5月17日撰于小萬卷樓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耿仲敭先生書法作品 耿仲敭先生書法小楷扇面 耿仲敭先生書法小楷扇面 耿仲敭先生書法小楷扇面 耿仲敭先生書法小楷扇面 耿仲敭先生治印 耿仲敭先生治印 耿仲敭先生治印 耿仲敭先生治印 作者:孟憲維 作者:孫慶城 作者:劉 健 作者:穆少伯 |
|
來自: mengk4fz0yyf5h > 《書法4》